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57篇
  14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近两年,在农机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江西省新干县大部分农民对人力脱粒机进行了改造,安装了IE40F汽油机作动力,大大减轻了农民打稻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 但在汽油机的使用过程中,有不少农户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图省事,存在侥幸心理,因而操作不当,引发事故险情,降低了汽油机的使用效果和寿命。特提醒广大用机户,使用汽油机有如下四忌。 一忌在汽油机工作运转时添加汽油。有个别农户在使用汽油机时,图省事,怕起动麻烦,耽误作业,采取不停机加汽油的做法,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因汽油机在运转工作时振动大,加油时易振荡…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对比不同化学疏花剂对红富士苹果花的疏除效果并分析成本,筛选出适宜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化学疏花剂及浓度,为减少人工疏花成本、调控树体负载量、提升果品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以初果期和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新红1号为试材,在中心花75%~85%和全树70%~85%的花开放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乙烯利、甲酸钙、疏花剂,以人工疏果为对照,分析化学疏花剂的疏除效果及成本。【结果】 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乙烯利、甲酸钙、疏花剂,对初果期树和盛果期树的花均有疏除作用,疏除效果不同,与对照相互比较均有差异,成本相差较大。【结论】 通过花序坐果率、花朵坐果率、单果占比、空台率、疏除率综合比较,石硫合剂200倍液在初果期树的疏除效果与人工疏果效果最相近,成本为人工疏果的17.08%;石硫合剂150倍液在盛果期树上的疏除效果与人工最相近,成本为人工疏果的24.79%。化学疏花的成本与疏花剂的价格及树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
94.
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配方粉中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乳制品及食品中常有克罗诺杆菌耐药株的报道,耐药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为探究PFGE型别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联性,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对食品分离的68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药敏检测,共选择19种抗生素,并采用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表明:4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5.88%。其中,3株对头孢唑啉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18株菌表现为中介,其中16株对头孢唑啉中介,2株对氯霉素中介。所有菌株对其余16种抗生素均敏感。68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可分成58个PFGE带型,其中PT037、PT050、PT054、PT007、PT043及PT046带型分别含有4、3、3、2、2、2株菌,其余52个带型各含1株菌,带型较分散。3株头孢唑啉耐药菌株包含3个PFGE带型,18株中介菌株包含16个PFGE带型。检测的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株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且呈现出高度基因多态性,菌株PFGE带型与耐药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零通量面法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腾发量的确定是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的难点问题。零通量面法是利用零通量面存在时段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的方法。在计算时段内,根据零通量面发育状态不同可分为零通量面稳定条件下的计算公式和零通量面移动条件下的计算公式。选择不同水位埋深、不同作物类型的土壤剖面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零通量面法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精度较高,简单易行。本方法适用于计算潜水埋深在3~10 m的干旱半干旱的平原地区计算土壤水分腾发量。  相似文献   
96.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地下水超采区混合井回灌过程中井流量计算的方法进行理论归类,发现混合井回灌过程中的井流计算方法一般可按承压水井流计算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混合井单位流量变化过程,发现其回灌效率大于抽水效率;利用Grapher系统对不同流量回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利用混合井在超采区实施回灌其效率开始时虽存在衰减,但最终会趋于稳定。停灌后回灌井水位在数小时恢复到初始水位,说明回灌过程对开采井的滤水结构影响不大,管井水力传导仍然良好。  相似文献   
97.
掌握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为牛支原体病的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微量稀释法对10株牦牛源牛支原体进行了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试验,并对敏感株进行体外高度耐药诱导,同时分别提取敏感株、临床耐药株和体外诱导高度耐药株基因组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靶位分析与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敏感株和耐药株在靶位基因中未检测到相应位点的碱基突变,体外诱导高度耐药株M.bovis 3和M.bovis 7发生了A1409G基因位点突变,M.bovis 1和M.bovis 5发生了A1409G和C1192T基因位点突变,M.bovis 4和M.bovis 9发生了A1408T和C1192T基因位点突变;经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不存在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底物的主动外排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不同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耐药菌株的产生可能与临床长期使用单一抗生素有关。体外诱导高度耐药株对大观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产生高度耐药的原因是其耐药基因发生碱基突变,但碱基突变在牛支原体对氨基糖苷类...  相似文献   
98.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99.
陈云  王春珍  岳新丽  郭芳  帅媛媛  王娟  范向斌 《种子》2019,(2):129-130,134
同薯30号是以Adgna为母本,以K 316-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为晚熟品种,生育期110d左右。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深浅中等,薯块休眠期中等。块茎干物质含量21.6%,淀粉含量15.1%,维生素C含量16.1mg/100g(FW),粗蛋白含量2.24%,还原糖含量0.21%,商品薯重率为72.5%。2015—2016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马铃薯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214.69kg/667m^2,比对照晋薯16号增产17.74%,2017年进行了新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00.
为明确马铃薯品种(系)的亲缘关系,研究马铃薯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利用形态学鉴定和SSR分子标记鉴定,对20份马铃薯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指纹图谱。形态学聚类结果表明,20份马铃薯材料在欧氏距离19.6处可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包括4份材料,第Ⅱ类包括2份材料,第Ⅲ类包括14份材料。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表明,12对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91个标记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有87个,多态性比率95.6%。每对SSR引物扩增得到多态性位点1~19个,平均7.3个。20份马铃薯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48 1~0.655 2,平均遗传距离0.486 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1时可被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包括1份材料,第Ⅱ类包括8份材料,第Ⅲ类包括11份材料。选用引物STM1052和S25构建DNA指纹图谱,可对20份马铃薯材料进行区分。本试验可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亲缘关系分析及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