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3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冬小麦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在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常栽的10个冬小麦品种(陕253;陕229;小偃503;陕农78;陕225-47;小偃22;小偃128;小偃6号;西农1043;西农2208)的氮效率类型划分,从中选择氮高效高响型(小偃22)和低效低响型(小偃6号)2个冬小麦基因型,在高、中、低3个不同施氮水平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研究其氮效率差异,并通过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光合作用日变化等生理代谢指标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异的作用机理,以便为进一步选育氮高效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小偃22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小偃6号,施氮提高了其氮素利用效率。同时,比较了引起2个小麦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发现氮高效基因型在拔节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高于氮低效型。  相似文献   
22.
氮素对冬小麦产量的亏缺及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正常灌水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氮素亏缺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后期缺氮对其产量的影响最小。总的来看,冬小麦对氮素的亏缺敏感期在越冬期和拔节期,尤以拔节期更为迫切;补偿有效期在拔节期。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喷施复合氨基酸铁肥对猕猴桃叶片铁含量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用于猕猴桃缺铁黄化病防治及果实品质提高的复合氨基酸铁肥的最佳喷施浓度。【方法】以黄化程度为4级,树龄5年的"秦美"猕猴桃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猕猴桃叶片中的铁含量、猕猴桃产量和果实中的还原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铁含量,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复合氨基酸铁肥(分别稀释1 500,1 000,500倍)对石灰性土壤条件下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浓度复合氨基酸铁肥均可显著提高缺铁黄化猕猴桃叶片的铁含量。在一定喷施浓度范围内,猕猴桃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随着复合氨基酸铁肥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滴定酸含量随着复合氨基酸铁肥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喷施稀释1 000倍复合氨基酸铁肥时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风味最佳;而喷施稀释500倍复合氨基酸铁肥的果实铁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喷施复合氨基酸铁肥对猕猴桃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综合考虑作用效果,稀释1 000倍是石灰性土壤条件下改善猕猴桃品质的最佳复合氨基酸铁肥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24.
几种杂草提取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香附子、曼陀罗和刺儿莱提取物对玉米、水稻和小麦浸种试验结果表明,用香附子提取物A浓度1和提取物B浓度3、2浸种,玉米幼苗的叶面积、株高、根系吸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均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提取物C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香附子不同提取物对水稻浸种,以B效果最好,香附子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与C有关。曼陀罗提取物D浸种,可使小麦产量提高34.1%,达极显著水平。刺儿莱提取物E浸种,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核酸代谢。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施用氮肥时配施有机肥对渭北旱塬土壤含水量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寻求适合该地区的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法】2011-2013年在位于渭北旱塬的陕西白水县,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m~2)下施用有机肥对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贮水量及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生理指标等的影响。【结果】1)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均有利于耕层土壤保水,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加剧了0~200cm土层水分的消耗。2)夏闲期降水量限制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深度,140cm以上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3)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的小麦拔节期叶片瞬时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在施氮水平为150kg/hm~2时均最高。4)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时小麦扬花期植株各器官含水量均较高,以施氮水平为225kg/hm~2时最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及环境风险,建议渭北旱塬地区冬小麦种植过程中配施有机肥时施氮量以1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6.
经调查,供试34个果园的施肥量和产量变异很大。许多果园施氮肥过多,钾肥太少。经叶分析,N,P,K,Fe,Zn的平均含量依次是22.8±2.5g·kg-1,1.4±0.2g·kg-1,10.7±2.0g·kg-1,225±51mg·kg-1和18.74±12.36mg·kg-1.K和Zn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果园数分别占35.3%和58.9%.多数果园N,P,K营养不平衡,营养三要素的需要顺序多是K>P>N.根据目标产量、生产单位果品需要养分量和养分平衡指数,确定了各果园的最小养分因素及其需肥量,并按养分比例法推荐了其他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蔬丰”叶肥对芹菜的喷施效果,结果表明:喷施“蔬丰”叶肥对芹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单棵重等都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3个喷施浓度中,500倍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但如果前期喷300倍,后期喷500倍,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8.
以10~15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合施用对渭北旱塬盛果期"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富士"苹果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改进套餐施肥(苹果专用肥20-12-8+"还地力"有机肥+"优伽"叶面肥10-30-20+TE)能增加叶片厚度和质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干物质累积,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对苹果单产提高效果最好;在3个试验点,改进套餐施肥苹果单果重分别达到270.51、246.06、203.85g,较常规施肥单果重分别增加了41.34、25.28、13.34g;在可仙村和收水村平均每株单产分别达到89.71kg和63.28kg,较现有套餐施肥提高10.6%~17.9%,较常常规施肥提高18.4%~21.3%,增产效果极显著;综合分析,改进套餐显著促进了苹果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净增效益达60 801.8~73 337.6元/hm2,是一套比较理想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旱地红富士苹果树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长富二号’苹果品种为试材,在生草覆盖和清耕制下设置五个不同施肥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清耕和生草覆盖下,不同肥料配比使坐果率分别提高14.24%~27.00%和49.90%~89.10%、干径分别增加29.03%~61.29%和63.84%~104.06%、春梢长度分别增加9.09%~22.02%和21.43~37.69%、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1.09%~21.56%和19.41%~52.88%;与清耕相比,生草覆盖显著增加干径15%和提高单株产量6.84%。【结论】生草覆盖并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是旱地果园提高树体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0.
不同施肥与间套绿肥对果园水热特征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与覆盖措施下苹果园水热特征及硝态氮累积量,于2012—2015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白水县田家洼村进行了田间试验,探究单施化肥(农户模式FM)、推荐施肥配合树盘覆黑色膜(现有模式EM)、增施有机肥配合树盘覆黑色膜行间种植小油菜(优化模式OM)对果园水分含量、温度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式、农户模式相比,优化模式能显著提高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平均增加6.1%、14.6%;优化模式能提高0~60 cm土层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缓解深层(140~300 cm)土壤干燥化现象,降低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异,提高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分布的稳定性;优化模式的三年平均产量较现有模式、农户模式分别增加20.1%、33.6%,水分利用率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分别提高42.6%、28.9%;不同果园管理措施对土壤热量状况的影响差异显著,优化模式较现有模式能显著降低极端高温,缓冲不同时间段温度变异性,提高土壤的保温性。此外,优化模式能增加成熟期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分别增加277.9、183.7 kg·hm~(-2),优化模式可降低120~3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分别降低71.3、30.0 kg·hm~(-2)。综上所述,优化模式可明显改善土壤水热状况,降低深层硝态氮的累积量,是渭北旱地果园缓解水分和温度胁迫、改善果园生态环境、获得高产的最优果园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