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科研育种单位发展种业企业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农业科研育种单位的现状和优势进行分析,认为科研育种单位走科技种子产业化之路很有必要,也是种子产业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对科研育种单位实施种子产业化提出了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32.
文章回顾了宁夏大豆育种科研工作的历史与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大豆育种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先后自育出5个大豆新品种,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13个,使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得到4~5次全面更换;大豆品种丰产性不断提高,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品质性状也不断提高。文章最后对大豆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对比新疆石河子与宁夏两地的气候条件、灌溉条件、促控技术等,提出了宁夏开展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应在增加密度、控制株高、加强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4.
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适合宁夏大豆间作套种立体复合种植的品种、播期、密度、追肥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宁夏大豆间作套种几种主要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及其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35.
试验研究了春大豆在与小麦套种模式下.品种和密度二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晋豆19号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承豆6号、晋豆42号两个品种.品种与密度间除了简单效应累加外,还存在互作效应.在套作条件下,晋豆19号在播种密度1.21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在1.0万株/667m2时,产量次之;晋豆42号在密度1.42万株/667m2时,产量位居第三;承豆6号在密度1.00万株/667m2时.产量为223.22 kg/667m2,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36.
银川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站长:罗瑞萍团队成员:姬月梅,沈瑞清,刘炜,赵志刚服务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示范县:中宁县,平罗县,青铜峡市,吴忠市,中卫县技术研发与服务工作简介:通过对服务区域内大豆生产技术进行调研,确定大豆与西瓜、小麦、葡萄、红枣等间作套种为主要耕作栽培模式,开展高产优质抗病、耐荫性好的大豆新品种筛选及配套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37.
姬月梅  罗瑞萍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8-19720
[目的]为了适时更新宁夏大豆品种资源,筛选高产优质大豆品种,促进大豆发展。[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为材料,主要对农艺性状、生物学性状进行品种的再评价并初步筛选主导品种。[结果]2009年,产量位居前5位的大豆品种依次为承豆6号、晋豆42、晋豆19、K丰70-1和邯豆3号,产量分别为3 826.80、3 726.90、3 593.55、3 420.50、3 366.90 kg/hm^2;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2010年,产量位居前5位的大豆品种依次为邯豆3号、承豆6号、晋遗42、晋豆19和K丰70-1,产量分别为4 942.50、4 646.90、4 311.30、4 231.35、3 660.15 kg/hm^2;除晋遗42与晋豆19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邯豆3号、晋遗42、晋豆19和K丰70-1,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表现较优,可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38.
玉米间作大豆充分发挥了高秆作物玉米的边际优势,在不影响或很少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从地块选择、机械整地、施足基肥、选择品种、适期播种、扩行缩株、确保全苗、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间作大豆栽培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该种植模式下的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39.
引进12个不同基因型鲜食菜用春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早春露地栽培,对各品种的鲜荚产量及农艺性状、鲜荚采摘期、成熟期等进行适应性评价。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晋豆39的鲜荚产量居第1位,鲜荚产量1 211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450kg/667m2,增59%,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龙海3号鲜荚产量居第2位,鲜荚产量1 055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294kg/667m2,增38.6%;产量差异极显著;浙鲜9号鲜荚产量居第3位,鲜荚产量988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227kg/667m2,增29.8%;苏早1号鲜荚产量居第4位,鲜荚产量916kg/667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5kg/667m2,增20.4%。供试品种从出苗到采摘鲜荚需要97~137d,均为晚熟品种。台湾292、苏早1号、龙海3号、浙鲜9号、晋豆39表现株高适中、适应性强、抗病,产量高、采摘鲜荚期适宜、鲜荚商品性好等优点,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并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40.
文章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产业化发展优势的分析,指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对于本区乃至西北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大豆产业化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