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Lemont×特青)构建的一套包括26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14)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株高和有效穗以外,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与结实率、粒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相关;除千粒重外,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相关性。对单株产量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这4个性状解释了单株产量90.7%的变异。另外还对6份优良株系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可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为水稻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以一个节水抗旱稻沪旱3号为研究材料,经过连续6代干旱胁迫驯化后,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方法在苗期不同发育时间对原始代(G0)和第6代(G6)DNA甲基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沪旱3号甲基化位点比例约为34%,其中,全甲基化位点约占84%,半甲基化位点约占16%。在苗期,随着沪旱3号生长发育,甲基化水平下降。不同世代或/和不同发育时间差异甲基化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4.0%,其中,大部分仅与发育相关(57.9%),而世代之间无差异。干旱驯化后,G6的DNA甲基化模式发生了改变。G6与G0相比,在3叶期,去甲基化事件占主要部分(59.1%);在4叶期,甲基化事件占主要部分(47.9%)。生长发育涉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变化位点主要分布在启动子区域和外显子区域。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涉及广泛的功能。  相似文献   
53.
为进一步了解MKKs基因的功能,基于CREP数据库芯片数据,分析了MKK家族基因在水稻发育过程中及其对植物激素响应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除OsMKK10-3基因无生物芯片探针外,其他基因的表达均能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检测到.其中,OsMKK3、OsMKK5和OsMKK10-1基因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OsMKK1、Os...  相似文献   
54.
水稻广亲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5.
水稻标记基因材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稻种资源,在水稻连锁遗传研究与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对水稻标记基因材料的研究概况.初步报道了近几年笔者对水稻标记基因材料的征集和整理进展。  相似文献   
56.
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由水稻品种珍汕97B和旱稻品种IRAT109构建的重组自交系195个株系的胚芽鞘长度及抗旱系数的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下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胚芽鞘长度与抗旱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2206**。应用由213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对控制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QTL进行了定位。检测到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主效QTL各为13个和5个,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2.28%~22.65%;在第9染色体上两者的QTL出现在相同的分子标记区间(RM160-RM215)。检测到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互作位点分别为17对和3对,影响胚芽鞘长度的互作位点联合贡献率为5835%;影响抗旱系数的互作位点联合贡献率为11.93%。控制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QTL分别与其他研究中控制根系性状(深根干质量、根深、根长、根数等)的QTL位于相同的标记区间。  相似文献   
57.
ERF家族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在植物生长发育、抵抗逆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珍汕97B’中克隆到一个耐旱相关基因OsERF65,属于ER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ERF65含有一个保守的AP2结构域,与AtERF73等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OsERF65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响应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处理的顺式作用元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处理的诱导;酵母中转录激活活性结果显示OsERF65具有一定的转录自激活活性;烟草瞬时表达结果表明Os ERF6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OsERF65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栽培稻合系35杂交后代具有优良性状,但这些性状往往疯狂分离,很难稳定。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能将某一优异性状稳定下来,在短时间内培育成为稳定的纯系。本试验选取具有优良性状杂交后代材料的花粉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在10℃低温处理13 d后,于添加了Ficoll和活性炭的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6 d的花粉中成功地培养出高活性的小孢子,并诱导出愈伤组织。同时摸索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分和愈伤诱导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建立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为培育具有野生稻优良性状的DH株系,加快水稻育种速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稻种资源研究现状和发展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0.
稻属种间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产优质的栽培稻(O.Sativa)中86—44为母本,高抗褐飞虱的广西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为父本,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获得高抗褐飞虱的杂种植株F1。通过和栽培稻中86—44回交,获得高抗褐飞虱的回交一代(BC1F1)及回交二代(BC2F1),经自效获得BC2F2,部分株系农艺性状优良,结实正常,高抗褐飞虱。研究表明,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通过两次回交并结合胚拯救转移药用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