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杂交旱稻保持系沪旱1B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沪旱1B/Ⅱ-32B杂交的F2群体,对水稻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以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试验共检测到10个与柱头外露率有关的QTLs,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检测到3个影响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的QTLs,分别位于3号、7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21.44%;检测到2个影响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的QTLs,位于3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15.98%;检测到5个影响总柱头外露率(PES)的QTLs,位于3,4,7,9号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有2个QTLs位点,总柱头外露率QTLs的单独贡献率在6.86%~9.73%之间,联合贡献率为39.42%.QTL上位性分析,检测到7对显著互作位点,解释了表型变异的67.39%,检测到的上位性效应主要以加性/加性互作效应为主,部分主效QTLs参与了互作.这些QTLs分子标记为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粳型杂交稻旱优8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优8号是BT型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2A与优质粳型恢复系湘晴配组而成的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具有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2010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旱优8号亲本特性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沪旱3号'为抗旱性供体亲本与‘寒丰B'杂交结合连续回交,分离世代分别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筛选,并在水田条件下进行产量性状选择,育成粳型节水抗旱保持系‘沪旱2B'和不育系‘沪旱2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培育杂交节水抗旱稻,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品种选择.[方法]利用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11A与抗旱恢复系旱恢3号进行配组选育获得旱优113号,2007年在广西、上海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抗旱性鉴定;2010~2011年在广西、四川、湖北、上海等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示范试验,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结果]旱优113号熟期适宜,株叶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后期青秆黄熟,转色极好;有效穗270.0万/ha,每穗粒数162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g.旱优113号在广西早稻种植,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旱系数为1.27,抗旱性为3级,属于抗旱.2010年在广西南宁和岑溪两地作早稻种植,产量分别为7653.00和8293.50kg/ha,比特优63(CK)分别增产4.69%和5.71%;2011年在南宁扩大示范种植,产量为8361.00 kg/ha,比特优63(CK)增产7.04%.2012年参加广西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49.00kg/ha,比特优63(CK)增产6.32%.20 1 1年分别在湖北、四川等地种植,产量分别为9513.00、8196.00和6790.50kg/ha,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22.15 kg/ha,比对照旱优3号平均增产4.51%.2012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旱优1 13号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可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穗期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表现:比粳稻耐寒性强,尤其苗期耐寒性特强,耐寒性高1个等级。抽穗开花期在连续3d自然低温(16.9℃、14.9℃、16℃的日平均温度),结实率达70%以上。抽穗结实时间直至10月31日,平均结实率2.5%。比籼粳稻耐寒品种结实期长6d左右,但抽穗能结实正常时期与籼粳稻耐寒品种相似。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中413的广亲恢性及其系列组合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413是从50465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广亲和恢复系。与籼型测验种IR36,南京11测交,F1结实率分别为75.5%和80.0%;与粳型测验种秋光,Balilla测交,结实率分别为71.4%和53.2%。对野败,矮败,Dissi,马尾粘等胞质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以中413为广亲恢系而配制的系列组合均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种植均比对照汕优63和汕优10号增产或极显著增产。作单季种植,亩产可达700 kg以上;作双晚栽培,亩产可达600 kg左右。表现为秧苗素质号,生长势旺,耐肥抗倒,穗大,叶面积系数大,物质生产力高,穗多,库源关系协调。中413系列组合不仅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而且较好地克服了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种F1结实率偏低,籽粒不饱满,植株偏高和生育期偏长等障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缺,生物节水技术研究已开始成为学科界的热点。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于2004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笔者在2006年引进安吉试种,并对其节水减污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旱优3号在节水50%情况下,产量仍可达到50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水旱稻三交种的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野败不育系ZZA、旱稻野败不育系保持系沪旱1B和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配制的一个水旱稻三交种(ZZA/沪旱1B//旱恢3号)和两个相应的单交种(ZZA/旱恢3号和沪旱1A/旱恢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性状调查,测定产量、抗旱性和稻米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交种株高、叶绿素含量、穗长等性状与单交种的变异系数差异不显著,但群体抽穗历期延长;产量明显高于单交种,2006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17.33%和25.63%,2007年比两单交种分别增产357%和11.71%;抗旱性增强,抗旱系数达51.21%,高于两单交种和亲本;主要稻米品质指标与两单交种差异不大。结果表明,水旱稻三交种可以拓展杂交稻的遗传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的栽培稻抗旱标识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对20份在田间表现不同抗旱性的栽培稻进行了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处理24 d后,正常和干旱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42.0%和7.9%,在同一田块实现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可鉴定栽培稻的抗旱性。以抗旱指数为指标,把20份栽培稻划分为高抗、抗、中抗、中感、感5个抗旱级别。根据抗旱指数和综合农艺性状,筛选出了IR55459-05(高抗)、MARAVILHA(抗)、MONOLAYA(中抗)、IR30358-084-1-1(中感)和IR7790-18-1-2(感)5个抗旱级别的标识品种。这一套栽培稻抗旱鉴定流程和标识品种,为水稻节水抗旱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单、高效的抽提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选取三种不同海藻纲中的条斑紫菜、条浒苔、钝顶螺旋藻为材料,通过采用改良的CTAB法、LiCl法及试剂盒法抽提基因组DNA并进行比较,以找出适用于各种藻类DNA提取的快速有效方法。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裂解液与样品比能有效降低材料中多糖与蛋白质、酚类等杂质,提高DNA纯度和得率。经过修改后,三种方法都能有效抽提DNA,其中试剂盒法省时,所得到的DNA纯度最高,但得率较低且成本高。CTAB法与LiCl法也均能得到高质量的DNA,但LiCl法相对而言更简捷有效。此外,抽提前的材料预处理对DNA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