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从重庆地区茶树种植区内的感病茶树叶片上分离纯化到2种能侵染茶树的炭疽菌,经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其中C.acutatum为本实验室从茶树上分离保存的新记录种。【方法】比较该2种炭疽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结果】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C.acutatum,但2种菌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进行生长,且同是以PDA和PSA为最适生长培养基,而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均在25~28℃之间,在40℃时仍能进行生长,菌丝致死温度在60~65℃之间。致病毒素研究发现2种茶树炭疽菌均能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引起类似于自然状态下病原菌侵染形成的叶片坏死、萎焉等症状,但相比之下C.gloeosporioides的毒素活性更强。【结论】研究结果为后续茶树炭疽菌的致病性差异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炭疽菌的有效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珠兰花茶香气化合物的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正礼  童华荣 《茶叶科学》2006,26(3):215-218
采用SDE提取精油,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重庆产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及其素坯的挥发油化学组成。在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中分别检测出57个组分。其中有19个香气化合物是素坯中没有的,新增香气化合物在一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为40.27%,特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达到81.84%。主要香气化合物有:大根香叶烯B(特级28.25%、一级5.47%)、γ-榄香烯(特级13.04%、一级6.11%)、别香橙烯(特级8.11%、一级13.26%)、茉莉酮酸甲酯(特级9.04%、一级5.55%)、δ-杜松烯(特级7.68%、一级0.60%)、γ-蛇麻烯(特级3.32%、一级0.42%)、肉豆蔻醚(特级2.61%、一级1.08%)。  相似文献   
13.
14.
植物蛋白饮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匀混料设计对以大豆、花生、核桃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进行配方试验,采用消费者总体接受性评定值及单位成本为指标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当核桃浆、花生浆、大豆浆含量分别为0.31861,0.60838,0.07301时,消费者接受性最大为7.13,单位成本为2.25元/L;根据成本结合消费者接受性进行配方比较选择,实验表明当核桃浆、花生浆、豆浆的含量分别为0.16367,0.55157,0.28476时,其消费者接受性与前面的最优配方并无显著的差异,成本较低,为1.55元/L。  相似文献   
15.
沱茶风味描述感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个沱茶样品的17个风味感官性质用9点间隔量表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表明,48个评员能在14个感官性质上区别各样品。香气、滋味性质可各选取4个主分量。按香气可将样品分为品质好、差两类,其判别变量为粗气、日晒气;按滋味也可分为好、差两类,其判别变量为苦、涩、甜、平和、浓、水味。  相似文献   
16.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脱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s)共同催化完成,是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的调控过程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福鼎大白茶’茶树中克隆获得了2个HATs家族的MCC (MEIOTIC CONTROL OF CROSSOVERS)基因:CsMCC1和CsMCC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和亚细胞定位试验对其功能进行解析。结果显示, CsMCC1和CsMCC2基因分别位于茶树1号和7号染色体,分别编码257 aa和269 aa,均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与拟南芥AtMCC1具有高度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空间结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CsMCC蛋白与葡萄、番茄的同源蛋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MCC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均含有GNAT保守结构,属于HAT蛋...  相似文献   
17.
18.
茶叶拼配的混料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华荣  龚正礼 《茶叶科学》2004,24(3):207-211
采用混料均匀设计研究了7组分花茶的拼配方案。结果表明均匀配方设计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成品茶叶的拼配中。通过各指标的回归模型,估计各组分间感官性质的互作,结合混料设计分析软件HL40,可以进行茶叶拼配多组分和多目标的参数优化,寻求成本最低的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19.
20.
天然食用色素--花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介绍了作为天然食用色素的花青素的来源、基本结构特性及其在食品科学、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