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冬播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硬度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系)籽粒硬度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对65份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在北部冬麦区11个试点,以及43份品种(系)在南方冬麦区4个试点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硬度类型品种所占比例不同,北片硬质品种的比例大于南片,软质和混合品种比例小于南片。北片各点参试品种籽粒硬度均高于南片,其中北片硬质品种的硬度大于南片硬质品种,软质和混合品种的硬度值与南片接近;硬度值最高的是西农8925-13,达99;最低的是WG6,为18。同一小麦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籽粒硬度存在差异,北片47份硬质品种的硬度在不同地点间变异程度最小,变异系数平均值为7.5%,南片22份软质品种的硬度在不同地点间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6.3%;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以周麦12号最小为2.6%,扬97-65最大为72.7%,各地点变异系数表现出南片各点均大于北片,其中南片江苏白马湖最高达49.7%,北片周口最低为26.7%,因此,品种间硬度在北片各地点较南片稳定。对北片品种(品系)籽粒硬度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分析表明,硬度主要由品种固定效应决定,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较小,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2.
63.
啤饲大麦新品种“云大麦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历史上仅种植饲料大麦,其用途主要是发展畜牧业、烤白酒(烧酒),以及贫困山区作为主粮.以前,云南省的啤酒企业主要从国外或省外进口初步发酵加工的原料,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啤酒工业的发展及种植水平的提高和优质品种的选用,已逐步利用本省生产的大麦来加工麦芽,从而减少了啤酒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4.
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用20对SSR引物比较分析了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遗传差异.在37份云南铁壳麦、35份地方品种和30份历史品种中,分别检测到42,47和40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分别检测到1~3,1~5和1~3个等位变异,平均分别为2.1,2.4和2.0个;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46(0~0.401),0.231(0~0.414)和0.244(0~0.495).用20对SSR引物计算了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群体内及其群体间的遗传距离(GD)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云南铁壳麦和历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地方品种,而地方品种与历史品种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云南铁壳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云南小麦育种应加强更广泛的种质资源引进、创新及利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点云南小麦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和产量构成。[方法]11个试点分别为德宏、文山、红河、临沧、玉溪、弥渡、保山、楚雄、昆明、大理、丽江,10份小麦新品种分别为云选二号、宜麦一号、7181-1、昆麦二号、楚麦23-240、凤03-321、1069、044-6、青春55、云选11-12。[结果]海拔2 400 m的丽江各品种均表现出较高产量,可作为品种产量潜力测试地。海拔基本相同的试点,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等各性状与海拔均没有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常呈"W"和"V"型变化。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与海拔均不呈相关关系,各性状的极值均不在同一海拔,各海拔点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通过播种期、密度和拔节肥用量的不同处理,对小麦新品种云麦47的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全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分蘖和穗长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拔节肥用量的影响较小.播种期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拔节肥用量则主要影响穗粒数.就处理而言,10月21日播种、300×104/ hm2密度和180 kg/ hm2尿素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为8213 kg/ 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差异达5 %显著水平;10月21日播种、150×104/ hm2密度和255 kg/ hm2尿素用量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838 kg/ hm2.  相似文献   
67.
 研究表明,小麦的抗旱性是整体的表现。采用几个抗旱性生理指标如水势、保水力、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生物学产量等,研究了云南近期育成和大面积推广的几个旱地小麦品种的苗期抗旱性,旨在为云南小麦抗旱育种提供参考。通过叶片保水力、叶片水势、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表明: 云麦42,云麦50,靖麦11都比对照云麦47(田麦品种)抗旱性强,游离脯氨酸则表现为:云麦42抗旱性最强、云麦50次之,对照云麦47第3,靖麦11最差。地上部生物学产量表现为:靖麦11抗旱性最强,云麦47次之,云麦42第3,云麦50最差。  相似文献   
68.
对2004至2007年云南省22品种次的二棱大麦在云南省(高、中、低)3个不同海拔环境下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有效穗、千粒重和生育期在不同环境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和株高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在低海拔环境最高,高海拔环境下最低;在低海拔环境下,有效穗和千粒重都显著高于其它两个环境,生育期在高海拔环境下最长,平均比低海拔环境下长2d。相关分析表明在高海拔环境下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为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且穗粒数与产量负相关;在中海拔环境下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低海拔环境下则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通径分析表明在中海拔环境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余环境都是千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在高海拔环境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69.
云大麦 10 号是以云大麦 1 号为母本、 06YD-6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和夏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分蘖力强、高产稳产、抗倒伏和适应性广的饲用大麦品种,于 2020 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 GPD 大麦(青稞)( 2020 ) 530019 。该品种适宜在云南海拔 1000~2400m 秋播大麦种植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