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了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对棉花的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及棉株成铃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的施用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差异不大,却有效地促进了棉花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前期棉铃的铃重,提高了子棉产量。其中以一基一追或一基多喷最适宜,可以提高单株果节数及单株节枝比。在花铃期少量施用氮肥可以增加中下部果枝及内围果节成铃率,提高单株成铃率。  相似文献   
22.
棉花“三丝”来源调查及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丝”是指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包括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如化纤、麻丝、塑料膜、塑料丝、线绳、布块、纸片及人、狗、鼠、鸡、鸭等动物毛发、羽绒等。由于“三丝”具有与棉纤维同样轻、细、小的特点,纺纱时难以清除,往往被包卷或附着在纱条上,使条于不均匀,棉纱的棉结和杂质粒数增加,强力下降;织布时,  相似文献   
23.
机采棉管理模式下缩节胺用量对安徽沿江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机采棉管理模式下,研究了缩节胺用量在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短季棉品种缩节胺用量为90.0 ~135.0 g·hm-2、杂交种缩节胺用量为180.0 g·hm-2时均能塑造理想的机采棉群体结构,促进棉铃集中成铃、集中吐絮,提高棉花铃重、增加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24.
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模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定点定时调查法,于2010—2012年对棉田杂草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物种多样性,并以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皖西南棉区直播棉田杂草种类有13科24种。棉田杂草出苗有2次高峰,分别在5—6月和8—9月。棉田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年度间变化较一致,但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大。周积温、周最高积温和周最低积温是影响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数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另外还受降水量影响。5—6月的杂草出苗高峰期是棉田杂草重点防治时期;相对占优势的杂草有牛筋草、千金子、旱稗、通泉草和马齿苋,是棉田杂草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25.
皖棉10号     
皖棉10号吴德祥路曦结张翼程福如何团结胡政文胡积送阚画春张兵安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庆246003皖棉10号是安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于1986年用泗棉2号为母本,PDsc-1为父本杂交,经连续两次单株选择选育而成。1993~1994年参加所品系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安徽省不同生态区棉田马唐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采用培养皿种子检测法、整株植株测定法和症状级别法测定池州市、安庆市、芜湖市、滁州市、蚌埠市、阜阳市等地共9个点马唐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3种检测方法结果均表明:安徽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皖河农场马唐相对抗药性倍数最高,抗药性指数分别为3.23、3.52和4.91;培养皿种子检测法和整株植物测定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而使用症状级别法检测的马唐的相对抗药性倍数略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27.
2014―2015年按照《安徽省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方案》,在安徽省沿江、江淮丘陵和淮北的8个试点设置短季棉品种比较试验。25个参试短季棉品种的性状总体表现:平均皮棉单产为1 026.0 kg·hm-2,与春棉相比产量偏低;平均生育期为113 d,苗期生育进程快,现蕾提早22 d;总体抗病性较差,平均枯萎病病指为15.2,黄萎病病指为37.6,属耐枯萎病、感黄萎病级别;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 mm,断裂比强度28.7 cN·tex-1,马克隆值4.8,未达到纤维长度、比强度“双30”的标准。分析了晋级区域试验的短季棉品种综合性状,对短季棉育种目标和审定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针对安徽省植棉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不足、植棉成本增加的现状,提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为安徽省棉花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安徽省石台县优质薏苡资源——七井薏苡的应用前景及制约因素,从政策引导、科技投入、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出了七井薏苡产业发展策略,该薏苡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针对安徽省棉花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安徽省"十一五"棉花生产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棉花科技研究对策及政策需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