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6篇
  7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周宏  程伟 《农电管理》2012,(9):13-14
一场61年不遇的暴雨侵袭京城,一场百年罕见的洪峰冲击了房山地区。时间定格在2012年7月21日,那是个令人心痛的日子,更是一个难以抹去的记忆。暴雨如注,城市告急;山洪湍急,房山告急!持续的暴雨将房山变为重灾区,洪水淹没了村庄,冲垮了桥梁,吞噬了汽车,同时也冲毁了供电设施。百姓在承受着灾难所带来的伤痛,美好的家园失去了往日的恬静。在这场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考验着人们迎战天灾的能力,更考验着战胜天灾的勇  相似文献   
42.
给出了基于LS-SVM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型,先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其影响因素作评价和预处理,然后构建LS-SVM模型,为了便于比较,同时利用单一的LS-SVM模型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模拟与预测,并在Matlab中实现。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与LS-SVM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型较单一的LS-SVM模型具有更加理想的精度,得到了满意的评估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
采用白浆土为供试材料,利用混皿法对白浆土土样进行筛菌,将筛选得到的优势菌种进行发酵,设置1%,3%,5%三种不同比例的菌体接种量,在相同条件下与培养好的白浆土进行共培养,探究细菌菌体对白浆土中水溶性腐殖质转化的影响,为土壤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和土壤有机培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各处理WSS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其中添加1%细菌菌体的处理有机质含量波动最为平缓,先降低后增加,添加3%细菌菌体的处理在30d开始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添加5%细菌菌体,有机质含量在30d开始增加,在60d开始下降,各处理的土样中,有机质含量在120d内始终高于对照水平。(3)各处理的土壤当中的HE含量都是在加入细菌菌体后明显增加,然后下降,其中添加3%细菌菌体处理中的HE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各处理的HA含量都是不断降低,其中添加1%和3%菌体的处理中HA含量降低速度快。培养结束后,各处理FA含量变化不明显。(4)培养初期,细菌菌体的繁殖促使各处理土样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大,然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微生物量碳的相对含量在添加不同比例的细菌菌体后均高于对照组,且添加1%细菌菌体的处理组微生物量碳的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几种传统随书附盘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设想全校各个学院共建随书附盘数据库,提出了有效利用的实用性对策。  相似文献   
45.
利用空间移位法研究东北黑土pH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pH是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土壤空间移位的方法将东北黑土区由南向北5个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黑土移至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建成长期定位试验小区,对在相同外界环境条件下影响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pH的因素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黑土pH在玉米全生育期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变幅达0.1-1.2;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对黑土pH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含水量与农田黑土pH呈显著性负相关,黑土pH受降雨强度影响显著,受雨水pH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6.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牧等因素对地上地下植被碳库的相对贡献。【方法】 基于2002—2009年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调查数据,结合同期MODIS/NDVI遥感影像和1﹕100万草地类型图,建立了我国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整合野外考察数据和前人研究结果,探讨了研究区地上地下生物碳库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研究区255个县级行政单元,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碳库与气候要素、土壤要素及家畜承载量的关系,应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解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草地碳密度的相对贡献。【结果】 (1)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区草地地上平均生物碳密度为36.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为362.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高于地上10倍,均呈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频率分布图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整个研究区及草原亚区、荒漠亚区、农牧交错亚区内,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M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MAT)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Clay%)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Sand%)呈显著负相关,整个研究区家畜承载量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黏粒含量(Clay%)、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空间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29.6%(P<0.001)、5.8%(P<0.001)、0.8%(P<0.05)、1.3%(P<0.001);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于年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砂粒含量(Sand%),对方差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2.1%(P<0.001)、6.8%(P<0.001)、1.9%(P<0.005),放牧强度没有明显贡献。【结论】 气候条件尤其是年降水量是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质地对植被生物碳库也有显著贡献,尤其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更加显著;放牧强度只能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化的1.3%、对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贡献,这一发现意味着气候对生物量碳库的贡献远大于放牧影响。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淄川区行道树的结构特征,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淄川区城区12条道路的行道树进行调查,分析乔木行道树的树种组成及各树种的应用频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相对多度及重要值等指标.结果 表明:淄川区城区行道树共有17科18属20种;树种应用频度最高的为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为91.7;物种重要值...  相似文献   
48.
根据阜阳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状况,提出阜阳市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9.
程伟  李和平  何水林  廖玉才 《作物学报》2017,43(8):1115-1121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以病原菌生长发育、产孢繁殖、侵染或致病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作为靶点,在寄主植物中表达针对靶基因的RNAi构建体,在病原菌侵染植物的过程中,摄入相应的ds RNA或si RNA分子,通过识别、结合特异核苷酸序列,干扰病菌靶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病菌侵染和扩展,使植物表现抗病。这项技术为培育基于病原菌特异序列的植物抗病性奠定了基础,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利用HIGS技术提高植物真菌病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利用这项技术改良植物真菌病害抗性的主要策略、技术路线,展望了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不同基质栽培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腐熟玉米秸、麦秸、菇渣、锯末等农产废弃物添加土壤后配成有机基质进行番茄栽培试验,探讨不同基质栽培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和根系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植株同化产物积累增加,番茄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呼吸速率均显著提高。有机基质栽培Fv/Fm、ΦPSⅡ、qP显著升高,P-H++ATPase、P-Ca2+-ATPase、V-H+-ATPase、V-Ca2+-ATPase活性提高。有机基质栽培番茄通过提高根系质膜和液泡膜ATPase活性、增加番茄的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提高Fv/Fm、ΦPSⅡ、qP,提高光化学效率,增强营养吸收,从而促进番茄生长和同化物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