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是猕猴桃(kiwifruit)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该病的发生具有蔓延快、致病性强、根除难度大等特点,成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就细菌性溃疡病在世界猕猴桃产区的分布和危害,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寄主范围、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检测技术,猕猴桃对溃疡病菌的抗性机制,病害的侵染循环、流行因素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揭示病害成灾规律、有效控制病害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32.
陕西省油菜菌核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关中和陕南地区784个油菜田块的3 920个样点的冬季菌核数、早春子囊盘数和春季病株率,发现关中地区田块菌核平均出现率达到52.11%,玉米前茬田块平均每样点菌核数高达4.09个;陕南地区田块菌核平均出现率为43.40%,玉米前茬田块平均每样点菌核数为3.90个,而前茬为水稻的田块均未发现菌核。子囊盘数在前茬为玉米的田块为14.20枚/m2,而前茬为水稻的田内未见子囊盘。病株率调查结果显示,前茬作物种类、油菜品种、地域对发病影响很大,表现为玉米前茬田发病率明显高于水稻前茬;绵油、秦油和蓉油系列品种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为感病品种。另外,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为进一步明确夏季药液刷干技术在我国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范围和效果,我们对陕、甘、豫、晋四省随机选取的110个苹果园按五点取样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树龄6~25年的苹果园中,应用该技术的果园占调查果园总数的61.6%;相比未采用该技术的苹果园,发病株率平均降低48.7%。技术应用后,不同树龄苹果园单株新病斑数减少18.5%~50.7%,特别是苹果树主干部位病斑减少30.2%~50.5%。可见,夏季药液刷干技术对于苹果树腐烂病防控具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结合监测预警、增强树势、清除病残体等措施,实现该病害的可持续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4.
不同药剂和农业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在陕西关中和陕南不同生态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速克灵均可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但以速克灵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0%以上;其施药期为油菜初花-盛花期,施药次数以2次为宜,间隔7~10 d茎叶面喷施.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在油菜终花初期采取摘除主茎1~1.2 m以下"三叶"措施能进一步提高对菌核病的...  相似文献   
35.
探究施用不同营养元素肥对翠香猕猴桃黑点病发病情况的影响及其施用效果,为其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取田间试验的方法,在猕猴桃上年采果后和花后分别施用不同营养元素肥,以及单施或混施过磷酸钙与商品有机肥,于果实采摘前调查各施肥处理的病果率、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表明:花后施用氮、磷、钾、钙肥均对猕猴桃黑点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其中花后土施过磷酸钙1.0 kg/株处理和硝酸铵钙水溶性肥0.5 kg/株处理的病果率及病情指数较低,其病果率分别较对照降低61.06%和60.24%,其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71.28%和68.97%;其次为花后土施磷酸二氢钾0.25 kg/株处理,其病果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54.76%和60.33%;而花后土施尿素0.5 kg/株处理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对照;上年采果后或花后单施或混施过磷酸钙与商品有机肥均对黑点病的发病情况具有显著影响,其病果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且混施优于单施,花后混施优于上年采果后混施。综上,花后施用过磷酸钙、硝酸铵钙水溶性肥、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及商品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翠香猕猴桃黑点病的发生,以花后土施过磷酸钙、硝酸铵钙水溶性肥或过磷酸钙与商品有机肥混施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36.
陕西省核盘菌不同分离株对油菜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带菌牙签活体茎秆穿刺接种法和离体叶片菌饼接种法,以3个品种的油菜为供试寄主,对陕西省5个地区10个县的油菜和其它5种寄主共495个核盘菌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接种方法接种3个不同油菜品种所反映的不同分离株的致病趋势一致。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蓉油12号除来自勉县和城固县的2个分离株不能致病外,其余493个分离株均能致病,但各分离株所致病斑直径差异很大,为0.5~42.6mm,其中病斑直径在10~40mm的分离株占94.7%,属于优势群体。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地块均存在不同致病力的分离株,不同寄主来源的分离株在油菜离体叶片上均能致病。说明核盘菌种内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这种分化与地理来源和寄主来源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为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一株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将Hhs.015T的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分别于接种前1 d、接种同时和接种后1 d 3个时期喷施油菜叶片和茎秆。结果表明,Hhs.015T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喷施时期的防治效果则以接种同时喷施叶片的防效最好,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防效分别可达91.06%和85.22%。大田试验中,于初花期喷施Hhs.015T发酵液的防效可达41.27%,稀释后防治效果逐步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hs.015T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引起菌丝原生质体外渗、顶端膨大等现象;在菌丝侵染叶片时,能明显减少菌丝量,减缓侵染垫的形成,从而抑制菌丝的入侵。可见,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具有较好生防潜力,可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8.
1989—1992年间,通过对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麦田杂草有2个发生高峰,即冬前的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和春季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冬前为主高峰,出草量占总草量的80%以上。不同年份小麦播期和冬前降雨量对出草量有显著影响,播种期越早、降雨量越高,出草高峰越早、出草量越大;播期越晚、冬前降雨量越少,杂草总发生量越降低,而早春出草量提高.不同耕作制度对杂草的发生规律也有显著影响,播前深翻较浅耕和麦油轮作较小麦—玉米、小麦—小麦连作能显著降低杂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通过田间对4种防治技术模式研究,发现油菜花期既喷药又摘除病、黄、老叶和主茎分枝以下长柄叶、短柄叶和无柄叶防病效果好,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以油菜初花期(主茎开花株率10%时)喷一次,油菜盛花末期打"三叶"一次的防控模式综合效果最好,即"一喷一打"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模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四种杀菌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效果及田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猕猴桃溃疡病的化学防治技术,采用离体枝条室内生测及田间试验的方法,对72%农用链霉素SPX、46%氢氧化铜WG、20%叶枯唑WP及1.5%噻霉酮EW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及施药的时期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均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和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浓度为4.0 mg/m L和2.0 mg/m L时,对病害病斑15 d的预防效果分别达到100%和68.0%以上,较相同浓度的治疗效果高2~3倍,预防和治疗效果均达到90%时的杀菌剂浓度分别为3.07~3.35 mg/m L和8.32~10.81 mg/m L,药效持效期约为11~14 d。田间全树喷雾和树干涂药试验表明,农用链霉素和氢氧化铜预防效果较好,超过60%;秋冬季枝干发病前施药4~5次预防效果可达70%左右;枝干发病显症初期采用病斑划道后涂药治疗效果较好,但对大于15 cm的中大型病斑治疗效果较差,而枝干发病后采取药剂注射及药剂涂抹法治疗病斑效果均较差。表明秋冬季是预防猕猴桃溃疡病的关键期,而发病初期为治疗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