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2篇 | |
综合类 | 50篇 |
农作物 | 8篇 |
畜牧兽医 | 81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鳞翅目昆虫是柞树的重要害虫类群。为了提高柞园鳞翅目害虫早期测报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了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为标准基因的DNA条形码物种快速鉴定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从柞园采集的11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和蛹基因组DNA样品进行PCR及产物测序,得到了供试鳞翅目昆虫卵和蛹594~708 bp长的DNA条形码标准基因。同一种昆虫卵和蛹的DNA条形码序列存在0~2个碱基差异,序列一致度在99.7%~100%之间。供试鳞翅目昆虫DNA条形码序列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7%、38.5%、14.9%和15.9%。获得的DNA条形码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同源序列相似度性最高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一致度在91.4%~100%之间,差异度在0~8.6%之间,其中有10种鳞翅目昆虫的卵和蛹的样品(编号1~20)与Gen Bank数据库中同源序列的一致度在99%~100%之间,差异度为0~1.0%,只有1种鳞翅目昆虫的卵和蛹样品(编号21、22)与Gen Bank数据库中同源序列的差异度较大,为8.6%。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根据天幕毛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卵和蛹基因组DNA快速、准确地对害虫进行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62.
秋柞蚕制种又称夏(伏)季制种,一是为秋季生产商品茧提供种卵,这一部分数量比较大(约占80%);二是繁殖下一年种茧生产用种,约占20%。1秋柞蚕的制种时期和特点1.1秋柞蚕制种时期春柞蚕摘茧后,在自然条件下保护约10 d即开始羽化。辽宁、吉林及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等二化性地区的制种时期在7月中旬;当地的生产经验为"头伏蛾子,二伏蚕"。北部地区如吉林等地,为防 相似文献
63.
柞蚕杂种F1代的食下量、蚕粪量、消化量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面消化率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柞蚕的茧重转换效率在17% ̄20%之间,茧层生产效率约2%,F1代表现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表明F1代全茧量、茧层量的提高是靠食下量的增加而实现的。结果同时表明,F1代雌雄间饲料效率各项因素的杂种优势率均为雄蚕大于雌蚕。 相似文献
65.
66.
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为了发掘和利用柞树资源的天然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叶片、树皮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辽东栎和麻栎的叶片中分别鉴定出29、28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在树皮中分别鉴定出23、2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辽东栎叶片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4-羟基-4-甲基-2-戊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叶绿醇、11,14,17-顺-二十碳三烯酸甲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1-二十醇和油酸酰胺,麻栎叶片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有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二十五烷、维生素E、4-羟基-4-甲基-2-戊酮、(1R)-(+)-CIS蒎烷、1-十六炔、叶绿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和油酸酰胺;在辽东栎树皮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甘油脂肪酸酯、1-二十醇、二十七烷、反式角鲨烯、N-二十九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十烷、油酸酰胺、己二酸二异辛酯、二十五烷、十一烷、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棕榈酸甲酯,麻栎树皮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氰乙酸叔丁酯、叶绿醇、亚油酸、硬脂酸、十六碳酰胺、油酸酰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1-二十二烯和角鲨烯。对上述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以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同时还检测到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叶绿醇和角鲨烯等。同一树种不同部位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相近,但相对含量各异;不同树种的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之间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7.
68.
为揭示高温逆境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40~46℃的高温冲击处理柞蚕幼虫,结果引起柞蚕血淋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处理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上升幅度越大,其中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上升幅度存在差异:雄性柞蚕的血淋巴CAT上升幅度高于雌性柞蚕;3个供试品种相比,抗病2号的升降速度最快,上升幅度高于青6号,明显高于三里丝,表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与柞蚕品种的抗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停止高温处理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9.
为了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的早期检测技术,采用NCBI提供的BLAST软件在线检索ApNPV特异基因ORF142的序列后设计引物AP1,对ApN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约130 bp的片段,最低检测量为0.5 fg/mL病毒DNA。分别以感染ApNPV的柞蚕幼虫总DNA和ApNPV多角体悬液为模板,相同扩增条件下可扩增出大小一致的一条特异性片段,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 fg/mL幼虫总DNA和20~25 PIBs/mL ApNPV多角体。以柞蚕4龄幼虫为材料,人工模拟感染ApNPV后取幼虫血淋巴为检测物可以直接检出ApNPV,当添毒量为2.3×108PIBs/mL时,添毒36 h后即可检出,且病毒感染后的检出时间与添毒浓度呈正相关。采用该方法的检测过程只需3 h,快速而方便。 相似文献
70.
不同地理区域来源和化性柞蚕种质资源的数量性状表型值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掘柞蚕核心种质资源可以提高柞蚕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不同化性、不同分布地域的柞蚕种质资源的22项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柞蚕一化性与二化性种质资源间以及辽宁省与山东省的二化性种质资源间、河南省与贵州省的一化性种质资源间,分别有14项、18项、14项数量性状表型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柞蚕分布的地理区域和化性均会影响其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基于22项数量性状表型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的绝大多数柞蚕种质资源按照所分布的地理区域划分为4大类群,这种按照地理区域的类群划分受柞蚕化性和柞蚕体色系统的影响较小,说明柞蚕分布的地理区域是影响其数量性状表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