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以酒用高粱"茅梁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栽培试验,来探索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高粱单株产量和单产分别在29.67~46.67 g、261.80~519.70 kg/667m~2。种植密度对单株产量、群体产量和穗长都具有重要影响,单株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群体产量却显著提高;当种植密度为10000株/667m~2时与对照处理相比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在57.20%~68.17%之间,当种植密度10000株/667 m~2、施肥量30kg/667 m~2时单产最高,但是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施肥对高粱单株产量、群体产量、穗长和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2016年以来,对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桥沟片区的植被进行监测,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对本区植物区系的特点和地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森林植被是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等为优势组成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丰富有106科274属706种,平均种密度最高达42种/100 m2;有古老的裸子植物6科8属15种、木兰科植物8属30种,及马蹄参属和马尾树等第三纪孑遗植物,表明本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科、属、种R/T分别为2.27、2.58和6.36,表明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温带性质的植物科、属占总数1/3,反映出具有过渡性质。东西方向是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西缘,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交汇,植物区系地理区位十分独特。  相似文献   
83.
[目的]揭示薏苡总苞性状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为薏苡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经多年单株提纯的6个薏苡品系为亲本共配制6个杂交组合,观测其F1代和F2代群体总苞的颜色、质地、喙和纵长条纹等4个性状,并通过χ2检验揭示4个性状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结果]黄白色(♀)×黑(褐)色(♂)的5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总苞颜色均为黑(褐)色,与父本相同;分别以总苞有喙、甲壳质、有纵长条纹的品系为母本,总苞无喙、珐琅质、无纵长条纹(CL91)为父本的5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均表现为总苞有喙、珐琅质、无纵长条纹;1个双亲均为总苞有喙、甲壳质、有纵长条纹组合F1代植株总苞表现为有喙、甲壳质、有纵长条纹.说明有喙相对于无喙为显性,珐琅质相对于甲壳质为显性,有纵长条纹相对于无纵长条纹为隐性.在F2代植株中,总苞颜色黑(褐)色和黄白色的分离比为15:1或3:1,说明薏苡总苞颜色在不同遗传背景 中的遗传方式不尽相同,表现为2对等位基因的显性重叠效应遗传和单基因显性遗传2种方式;有喙和无喙的的分离比为3:1或9:7,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和2对显性互补基因遗传2种方式;"无"或"有"总苞纵长条纹与总苞质地的珐琅质和甲壳质的分离表现一致,且纵长条纹总是伴随着甲壳质总苞而出现,总苞珐琅质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纵长条纹表现为单基因隐性遗传.薏苡总苞质地、喙和纵长条纹在不同遗传背景 下均表现出偏分离现象.[结论]薏苡总苞颜色、质地、喙和纵长条纹的遗传受1~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具有基因互作、基因重叠及偏分离遗传特点,可作为薏苡遗传改良的重要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84.
兴黄单892播期、密度试验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声卫  石明  王国富 《种子》2004,23(9):74-75
通过在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下对兴黄单892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对产量影响最大,黄单892在密度4 000株/667m2,播期在4月5日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5.
姜紫勤  王国富  石明  王勋 《种子》2001,(4):58-58
贵州及云南、广西山区土壤瘠薄 ,玉米生产耕作栽培管理粗放 ,杂交玉米应用推广难度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决定于成果的内部活力 (品种自身的丰产性和适应性 )和外部推广机制 ,而成果的内外因素又取决于科研人员对成果研究的深度和介入推广的力度。为此 ,在兴黄单 892推广应用中 ,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研究。1 试验示范有机结合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科研、种子生产、推广体系 ,我们的做法是 :有苗头的组合通过初步产量比较试验后 ,一边提供参加上一级的区域试验 ,一边有目的地选点进行多点适应性鉴定、生产试验、扩大示范 ,…  相似文献   
86.
本试验以黔单24、金玉818为试材,通过对各处理间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化学种衣剂5%酮恶蜱浸种对促进玉米增产具有显著效果,复合种衣剂T-X浸种产量最低;化学种衣剂D-K-X和化学颗粒剂的增产性相当,增产效果较复合种衣剂T-X和生物颗粒剂明显。  相似文献   
87.
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采集到1份狭叶罗伞标本,至今未见其他标本和相关研究的文献。近年再次发现狭叶罗伞,并对其生境、群落、种群和形态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狭叶罗伞在元江县海拔2 100~2 25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呈零星分布;狭叶罗伞为单叶,而非《云南植物志》中描述的指状复叶;狭叶罗伞具有花序休眠、茎花等特征,在罗伞属,甚至五加科,乃至植物界都十分特殊;狭叶罗伞仅元江县甘岔村1个分布点,面积小,种类数量少,达到IUCN濒危(EN)物种标准,也符合云南省极小种群标准。  相似文献   
88.
基于2003年和2019年多次调查数据,对云南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植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湿地植物依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标准和相关文献的划分确定。结果表明:剑湖湿地区域分布湿地维管植物34科83属129种,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温带种比例最高,计97种,占保护区湿地维管植物总数的75.19%;中国特有种13种,占保护区湿地维管植物总数的10.08%,其中云南特有种4种,占保护区湿地维管植物总数的3.10%。按生活型分类统计得到湿生植物92种、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9种、漂浮植物5种、浮叶植物4种。湿地植被分布有湿生植物型、挺水植物型、漂浮植物型、浮叶植物型和沉水植物型5个植被亚型及水蓼–水芹–薹草群系和水蓼–两栖蓼–平卧蓼群系等17个群系。根据野外调查中掌握的物种习性、形态特征、生境及来源,确定剑湖湿地有次生维管植物4类63种,区系次生度48.84%。剑湖与滇西北区域内的拉市海共有湿地维管植物39种,二者物种相似度为22.29%,与滇中区域内的程海共有湿地维管植物18种,二者物种相似度为10.00%,与拉市海物种相似度更高。研究表明,剑湖湿地维管植物表现出物种丰富度...  相似文献   
8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充分发挥畜禽养殖的规模效益,保持较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畜禽规模养殖以家庭牧场、养殖专业户、联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在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90.
芭蕉芋、玉米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芭蕉芋、玉米间套作进行研究及示范,提出了芭蕉芋、玉米问套作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芭蕉芋因生育期较长而与粮烟争地的矛盾,为芭蕉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