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农学   78篇
  3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2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了筛选高蛋白和低蛋白的种质为资源,以国内外564份小麦核心种质为材料,用DA7200近红外仪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筛选出一批宝贵的高蛋白和低蛋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2.
 【目的】分析面团吹泡特性的遗传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的168个株系为材料,利用含有323个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和3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对面团韧性(P)、延展性(L)、面团强度(W)、面团膨胀系数(G)和弹性指数(Ie)等5个吹泡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7个加性效应位点和7对上位效应位点,分别位于1B、2B、3B、4B、1D、7D和5A染色体上。4B染色体Xwmc48—Xbarc1096区段上,同时检测到控制面团韧性(P)、延展性(L)和吹泡膨胀系数(G)的QTL位点(QDten4B、QDext4B和QSin4B),但遗传效应方向不同。在1D染色体Xwmc93—GluD1区段,检测到控制面团膨胀系数(G)、面团强度(W)和弹性指数(Ie)的位点,分别为QSin1D、QDstren1D和QEin1D,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19%、17.74%和28.28%,且遗传效应方向相同,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豫麦57。7对上位性效应遗传贡献率较小,无环境互作效应。【结论】小麦面团吹泡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也受上位性效应控制。在某些染色体区段存在着影响不同吹泡性状的共同QTL,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73.
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对规范我国小麦品种品质分类,促进小麦品种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历年来国家小麦品种试验品质分类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当前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存在的问题,根据近10多年国内外小麦质量数据,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为小麦品种试验品质分类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4.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麦麸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为麦麸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山农优麦2号小麦面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4个粒度(0.16—0.43、0.43—1.0、1.5—2.0、2.0—2.5 mm),4个添加量(5%、10%、15%、20%)的麦麸,研究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中线峰值高度、中线峰值宽度、8 min中线高度、8 min中线积分面积、中线曲线尾高度和中线曲线尾积分面积显著降低,而8 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度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显著增加;添加量处理间对中线峰值时间、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中线峰值左侧切线斜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中线峰值时间、8 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斜率显著增加,但麸皮粒度处理间对其它揉混特性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麦麸纤维显著降低面团的中线峰值高度、8 min中线高度、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8 min中线积分面积;而显著增加中线峰值时间和8 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面团中线峰值时间、8 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5.
若干高白度小麦的色泽优势及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以进口的高白度品种澳白麦和山东省现在主要推广的济麦21作对照,研究山东省最新育成的几个高自然白度的小麦品种优麦3号、山农12、山农8355及品系62008的色泽优势,对影响面粉及面制品色泽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色泽优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面粉及其制品色泽性状的改良和高自然白度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智能白度仪和色彩色差计对面粉、面片和馒头的色泽进行评价。【结果】中国的高白度品种(系)具有很大的色泽优势,在面制品色泽上,和对照澳白麦相比,L*值差异不显著,但b*值极显著降低,特别是62008和山农12加工成馒头后L*值比澳白麦高,b*值比对照澳白麦低。加入增白剂后,中国的高白度品种(系)色泽变化的幅度比澳白麦小。对面粉色泽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其色泽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淀粉含量高是其形成高亮度的主要原因;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越高,面粉及面制品黄度越大。【结论】在不用增白剂的情况下,通过选育高白度品种,可以满足人们对面制食品高白度的要求。对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不过分追求面粉的白度和亮度,但可通过对低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的选择,培育食品色泽优良的高蛋白小麦新品种。对淀粉含量高的材料,既要重视面粉的白度和亮度,又要重视对低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的选择,培育用于加工中国传统食品的高白度小麦新品种。考虑到面食品的多样化,也可以选择蛋白质含量高、PPO活性低、黄色素含量高的特殊材料,培育加工亮黄色食品的品种,丰富中国的小麦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6.
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目标和任务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2001年山东省科技厅率先在全国启动了“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在山东和全国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三年来,山东省已有16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120多位育种专家参加超级小麦育种工作,并在全省范围内设置了“超级小麦新品系比较试验”和“超级小麦新品种示范试验”等三大实验。经省内外专家实打或验收,已有6个超级小麦新品系在较大面积上超过了666.7m^2产650kg的指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河南省兰考种业等单位  相似文献   
177.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氮素营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小麦的氮素营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及其生理原因。适期和适量的氮肥供应是调节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措施。提高氮素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籽粒形成期间氮素的吸收、转运和同化效率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旗叶或籽粒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核酸、游离氨基酸的代谢水平是形成高籽粒蛋白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8.
用12个含有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小麦品种(或品系)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蛋白组分的积累规律及谷蛋白大聚合体与总蛋白比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幼粒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灌浆初期快速积累,然后逐渐下降,成熟期又略有上升;不同HMW-GS组合对其没有明显影响;(2)醇溶蛋白在花后16 d左右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179.
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日变化,以及荧光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  相似文献   
180.
中国白盐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25个面粉色泽差别较大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白盐面条的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鲜白盐面条和干白盐面条的L*值(色泽亮度)与面粉R457白度、面粉L*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煮后面条L*值与各面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均未达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