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6篇
  15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61.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螨,区域性为害严重。化学药剂是防控侧多食跗线螨的主要措施,但目前我国针对该螨的登记产品极少。为了筛选获得可用于高效防控侧多食跗线螨的化学药剂,开展了14种常见杀虫剂/杀螨剂常规推荐剂量对该螨的室内药效评价。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虫螨腈和联苯菊酯对侧多食跗线螨的速效性高,药后1 d,药效达8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药剂;药后3 d,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和哒螨灵药效较高,超过90%;药后7 d,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和哒螨灵的药效高达100.00%,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丁氟螨酯、乙唑螨腈、腈吡螨酯、乙螨唑、氟啶胺和联肼 · 乙螨的药效超过90%,均表现了良好的持效性。综上,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哒螨灵、虫螨腈对侧多食跗线螨防效高,速效性及持效性优良,可与上述其他具有优良持效性的药剂配合及轮换用于田间侧多食跗线螨的化学防控。  相似文献   
262.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WCP)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50尾10月龄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S0.1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1 g/kg)、APS0.2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2 g/kg)、WCP0.1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1 g/kg)和WCP0.2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2 g/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鱼体重量添加不同含量的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用水稀释成糊状,每天灌服1次,连续投喂20 d。试验第20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5尾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补体3(C3)、补体4(C4)、碱性磷酸酶(AKP)、γ干扰素(IFN-γ)、溶菌酶(LZM)、抗菌肽(TP)]、抗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热休克蛋白-70(HSP-70)、褪黑素(MT)]、肠道消化...  相似文献   
263.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机会致病原虫,几乎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免疫力正常的个体感染常呈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免疫功能缺陷的人或动物感染则会导致严重后果,需进行有效治疗。目前,弓形虫病已是全世界绵羊和山羊流产的常见原因,该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控制人和动物弓形虫病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以往用于弓形虫病治疗的药物,由于其副作用和/或疾病分期的特点,治疗效果大大受限,然而纳米药物可有效克服传统药物的局限性。本文就纳米技术在弓形虫病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抗弓形虫病药物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4.
以罹患细菌性烂鳃病的中华鲟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水产动物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病鲟进行解剖、镜检、细菌分离,诊断为由柱状黄杆菌引起的单一性细菌性烂鳃病。根据诊断结果,结合以往的防治经验,采用改善养殖环境以及外用+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控制此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检查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65.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中国苹果产区的重要潜叶害虫,研究金纹细蛾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格局,可为该虫的为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4个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回归法和Bray-Curtis Measure系数,对金纹细蛾5代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和树冠不同方位分布近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纹细蛾第1代和越冬代发生量大且整齐,是防治的较佳时期。金纹细蛾的5代种群在苹果树冠上的大部分方位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运用Bray-Curtis Measure系数计算出近度值,显示5代金纹细蛾种群在树冠上的分布形成不同层次上的种群亚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