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明确二化螟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的划分,可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饲养法对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体质量及体宽进行测定,并根据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判断二化螟幼虫的龄数以及用于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呈现出7个明显的集中区域,体长、体质量及体宽的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在Crosby指数方面,只有头壳宽度的Crosby指数绝对值<0.1,其余指标均存在Crosby指数绝对值>0.1的现象。由此可见,二化螟幼虫共可分为7龄,而头壳宽度可作为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22.
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昆虫,其成虫产卵于植物组织表面,幼虫潜入植物叶片取食叶肉,形成虫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自1993年在我国海南岛三亚发现美洲斑潜蝇以来,从南到北,蔬菜受潜叶蝇危害开始加重。尽管各地都报道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危害,但没有关于蔬菜潜叶蝇种类及优势种的系统报道。经1年的系统调查,采集不同种类蔬菜潜叶蝇成虫标本1万余头,鉴定确认沈阳市蔬菜潜叶蝇共5种,其优势种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1.1.1 成虫采集网捕…  相似文献   
23.
辽宁省水稻主要害虫化学防治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病虫害的经济为害水平或者经济阈值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中心概念,是制订综合防治方案必需明确的数值指标。化学防治则是IPM防治措施中见效最快、效果显著的重要措施,是减轻病虫害的危害损失的重要手段〔1〕。化学防治指标是IPM实践上运用最多的数据,是指害虫的虫量或相关数值抑或是某一标志性状态,当前情况较该指标大或严重时,进行化学防治,挽回产量损失量较防治投资大的害虫数量或相关指标〔2〕。害虫防治指标是在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的,需要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害方式,害虫相对数量与作物受害损失量关系,还…  相似文献   
24.
水稻品种T03对稻水象甲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抗稻水象甲的水稻材料T03、中感稻水象甲材料辽粳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剪颖法获取二者杂交后代F1,将两亲本、F1及F2种植于田间,人工接入稻水象甲成虫,于6月25日及7月15日分别调查各试材叶片及根部受稻水象甲为害的程度,分析T03对稻水象甲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T03×辽粳9和辽粳9×T03的F1对稻水象甲均表现高抗性,而两亲本正反交的F2群体对稻水象甲的抗感表型分离均符合3∶1的比例,表明T03对稻水象甲的抗性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其作为抗病亲本使用可大大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5.
基于传毒媒介灰飞虱种群积累,辽宁省及邻近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局部受害的现象,刘兴远等(2005)预警了该病害近年发生危害加重的态势。不幸的是,2006年,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更普遍,20.3%的田块可见为害状,局部地区部分田块水稻严重受害,甚至绝收。本文通过代表性地区的系统观测,结合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分析了辽宁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的原因与机制,提出可行的防治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26.
青年水库为黑龙江省大型水库之一。水库面积3.5万亩,总库容量3.75亿m^3,水库南面百米以外就是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密山市青年水库渔场。渔场东西环山,北面依水,自然环境优越,养鱼条件得天独厚,是实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的理想之地。近几年来,水库渔场一直以高产量驯化养殖和较好的效益而闻名我省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7.
28.
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预警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在我国3次流行,给水稻造成严重损失。最近1次于1989~1992年期间流行,影响了辽宁省盘锦等地的水稻生产。笔者在承担辽宁省“十五”攻关项目中,一直关注各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动态。近年来咨询水稻病虫害的事件中,表现条纹叶枯病症状的送检样本越来越多。遂于2004~2005年在全省调查田间表现与该病害类似症状的稻株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29.
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方稻区,特别是东北早熟单季稻稻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其水稻害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大,对北方优质水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危害概况,分析引起害虫发生危害的原因,总结区域性的水稻害虫防治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30.
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危害损失测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建立玉米螟产量损失与不同代数(一代、二代及一二代混合发生)幼虫数量及产量损失与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生育指标间的关系,便于制定更加准确且适应种群发生规律变化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玉米螟卵量与产量损失之间呈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仅一代幼虫和仅二代幼虫的危害具有独立性,且第二代幼虫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主要世代。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仅一代、仅二代玉米螟幼虫数量与产量损失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特性以叠加的方式得到一二代混合发生的玉米螟幼虫数量与产量损失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