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12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12篇 | |
综合类 | 51篇 |
农作物 | 19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22篇 |
园艺 | 6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不同基因型小麦硫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生产实践中硫营养的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在高硫(施硫)和低硫(不施硫)供应水平下,研究了14个小麦基因型的硫素吸收利用情况,并对小麦硫素利用类型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籽粒产量、硫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都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这些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小麦基因型划分为4类:低效低响应型、低效高响应型、高效低响应型和高效高响应型。研究还发现施用硫肥增加了植株硫素吸收总量,但降低了硫素利用效率,可以推测不同基因型小麦对施用硫肥的响应程度与硫素的吸收总量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3.
近10 a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性状的变化规律,以近10 a来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迟,成熟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327 4 d;抽穗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462 5 d;株高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623 2 cm;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35 6 d;灌浆时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63 4 d。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到0.538 8;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径系数为0.392 8。 相似文献
114.
铜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结果表明,播前采用适宜浓度的硫酸铜(CuSO4·5H2O)溶液处理种薯,能够提高马铃薯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希尔反应活力、光合速率和比叶重,并能改善光合产物在茎枝与块茎之间的分配比率,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运输。铜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白宝璋孙存华田文勋赵景阳(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长春130118) 相似文献
115.
为探明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旱地夏玉米-冬小麦二熟体系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5—2020年度设置不施肥+秸秆不还田(CK)、施氮磷肥+秸秆不还田(NP)、施氮磷肥+秸秆不还田+商品有机肥(NPO)和施氮磷肥+秸秆还田(NPS)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并分析作物产量、氮磷肥农学效率、籽粒养分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冬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与NP和NPO处理相比,NPS处理夏玉米5 a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1.33%和20.77%,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9.99%和13.43%,但3个施肥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2)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冬小麦的籽粒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与NP处理相比,NPO处理冬小麦籽粒各蛋白质组分含量提高5.69%~8.28%;NPS处理冬小麦籽粒氮含量、钾含量和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分别提高4.68%、3.96%和7.75%~11.38%。相较于NPO处理,NPS处理冬小麦籽粒钾含量、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分别显著提高14.41%、9.86%、5.39%和9.65%,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产量和籽粒氮、籽粒磷含量以及周年蛋白质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45%、28.89%、6.40%、23.08%和10.43%。(3)相较于NP和NPO处理,NPS处理夏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18.35%和113.25%,周年氮、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2.83%和64.36%、42.86%和64.27%,但3个施肥处理间冬小麦氮肥、磷肥农学效率5 a均值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长期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改善冬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组分特性,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夏玉米籽粒钾含量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秸秆还田较施用商品有机肥更利于提高旱地玉-麦二熟区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综上所述,施氮磷肥+秸秆还田的管理模式更适宜在旱地玉-麦二熟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6.
土壤健康与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物理功能、化学功能与生物学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健康水平。论文明确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阐述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和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健康的影响途径,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3个方面总结了有机培肥技术对提高土壤健康的作用机制,并对我国未来土壤健康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培育健康土壤和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7.
118.
试验研究了水杨酸(SA)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A处理浓度为100μmol/L时,黄酮类物质槲皮素与山奈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1.57和110.27μg/g,蒽醌类物质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04、302.86和97.55μg/g;SA处理时间也对不定根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有影响,当处理时间为8 d时,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34.99和117.06μg/g,蒽醌类物质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0.41、737.05和105.7μg/g。因此,SA处理浓度为100μmol/L、处理时间为8 d时,可有效提高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中黄酮类和蒽醌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的温度参数相关信息,探寻快速高效筛选冬小麦抗旱品种的指标和方法,给冬小麦抗旱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获取干旱胁迫下10个抗旱性存在差异的小麦品种冠层热红外图像,采用温度频率直方图等分析方法提取冠层温度特征参数,明确温度特征参数与抗旱指数之间定量关系,分析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对筛选冬小麦抗旱品种的有效性。【结果】基于产量抗旱指数(DRI)的分级标准将测定小麦品种分为4种抗旱类别,其抗旱性越强,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植株含水量(PWC),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籽粒产量越稳定。基于热红外图像提取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小麦抗旱性越强,冠层温度的差异性越小,冠层温度的离散程度也较小。产量抗旱指数(DRI)与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作物冠层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偏差(CTD)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79—0.84,而与冠层温度标准差(CTSD)、变异系数(CTCV)、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层相对温差(CRTD)呈显著负相关(r=-0.56—-0.78)。基于单一生育时期冠层温度特征参数建立了产量抗旱指数(DRI)回归模型,估算精度为r2=0.73—0.87,其中以拔节期预测模型精度最高。而基于3个生育时期的相关冠层温度参数CTD、CTCV、CTSD CWSI组合构建产量抗旱指数(DRI)预测模型,较基于单一生育时期预测精度显著提升(r2=0.95)。【结论】利用热红外图像可进行小麦品种抗旱性的早期鉴定与快速评价,这对促进作物高效节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陕西省某地区于1961年秋季,先后发现疑似“马媾疫”的马类家畜疫病。发现地区包括五个县,而以××县发病的马匹较多,其个别地区并引起了一些马匹的死亡。疫病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和马驴的繁殖配种工作。为了及时采取对该疫病广泛进行调查诊断和防治,作者等于10月19~24日在××县××公社×家村大队进行了本文所报告的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