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546篇
农学   348篇
基础科学   246篇
  270篇
综合类   2368篇
农作物   357篇
水产渔业   268篇
畜牧兽医   1420篇
园艺   451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土壤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农田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将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碳固定速率的变化。因此,为对比将长期旋免耕转变为深松前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该研究利用连续12a 的旋耕和免耕长期定位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连续6 a旋耕-深松和免耕-深松定位试验,对比了转变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0~30 cm有机碳含量、周年累积速率及其固碳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12 a的旋耕和免耕处理(2002-2014),2014年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试验初期(2002年)提高38%,旋耕处理降低了30%,而对照常规处理无显著差异。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旋耕处理高约2.6倍(2014年)。长期免耕显著提高了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2002~2014年其土壤0~30 cm固碳量为16.69 t/hm2,但长期旋耕导致土壤0~30 cm SOC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土壤有机碳的净损耗,年损耗速率为?0.75 t/hm2。而长期旋耕后进行深松(旋耕-深松处理)6年其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较原旋耕处理提高32%~67%,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量及周年累积速率;免耕-深松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周年累积速率较免耕处理下降了42%。长期旋耕造成有机碳水平下降的条件下,将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处理在短期内更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将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措施,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和固碳量。  相似文献   
102.
中原农区农地流转主要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全面掌握中原农区农地流转状况,通过对村级层面微观案例比较分析,归纳出中原农区农地流转的5种主要模式--农户自发流转模式、基层组织引领模式、龙头企业引领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模式和土地银行模式,并对每种模式中流转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流转的规范和公平性、流转的效益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流转模式,发挥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作用,加强村集体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机构,出台对农地流转的激励措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为初步探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及着色过程,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游基因β-catenin、Lef1/Tcf3及该通路拮抗基因Dkk1mRNA在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时期及黑、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通路中β-catenin、Lef1/Tcf3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变化规律即生长前期缓慢上调,旺盛期时表达量最高,生长后期及退行期逐渐下调,休止期表达量最低;Dkk1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无明显规律性。上述各基因mRNA在黑、白色绒山羊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过程,但该通路并不涉及生长旺盛期时绒毛的着色过程。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刀鲚汛期特征及其资源状况的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刀鲚是长江水域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根据2008-2011年捕捞汛期长江口刀鲚的观测数据,对刀鲚汛期特征及汛期体长、体重以及渔获量的年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各年调查汛期内长江口刀鲚的体长分布均呈显著差异,2008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6~38 cm,2009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2~32 cm,2010、2011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4~34 cm,2008年优势叉长组较其他年份大,2011年的体长均值小于其他年份;调查的汛期样本中,150 g以上的大规格刀鲚在群体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50 g以下的小规格刀鲚比例逐年增加,刀鲚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汛期内长江口刀鲚单船每网的渔获量(CPUE)不断减少,2011年最低,相较2010年,其单船每网渔获量下降了95.5%;2008-2011年各年刀鲚的汛期特征基本表现一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入刀鲚的旺汛期,捕捞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105.
早熟有明桃系韩国桃优良品种,为有明桃的早熟芽变品种,2006年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引进到沧州试种栽培。经试栽观察,该品种果肉细脆不溶质,特耐贮运,早果丰产,是同期成熟的桃品种最优良的品种之一,而且具有果实大、外观漂亮、品质上乘、丰产性强等优点,是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早中熟硬肉桃品种。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分别选用0,14,28,42日龄的Arbor Acres公母肉仔鸡各6只,颈骨错位致死后分离羽毛和胴体,将胴体和羽毛分别加工处理,测定其粗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含量,并将各种氨基酸含量表示为占粗蛋白质百分比的形式。结果表明,性别对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没有影响(P>0.05);除胴体蛋白中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羽毛蛋白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外,日龄对胴体和羽毛蛋白其他氨基酸组成模式均有显著影响(P<0.05),胴体蛋白中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组成模式在14,28和42日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胴体蛋白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组成模式在不同日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考虑认为,以14,28和42日龄的平均值作为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氨基酸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传统斜面法测定马铃薯静摩擦因数存在工作效率、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水重力式马铃薯静摩擦因数测定原理,通过精确控制水的重力来确定马铃薯的静摩擦力,进而计算静摩擦因数,据此设计了马铃薯静摩擦因数测定仪。对甘肃省普遍种植的陇薯10号品种进行静摩擦因数测定。结果表明:带土马铃薯与钢板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420,与塑料板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496,马铃薯之间静摩擦因数为0.442;不带土马铃薯与钢板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455,与塑料板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526,马铃薯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483。由此可见,带土马铃薯的静摩擦因数较不带土马铃薯小,静摩擦因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与塑料板之间、马铃薯之间、马铃薯与45号钢板之间。为进一步验证重力法的可靠性,进行马铃薯坍塌堆积角仿真和试验。结果发现:重力法条件下不带土马铃薯形成的堆积角与试验结果较接近,其相对误差为1.04%,斜面法条件下不带土马铃薯形成的堆积角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为7.73%;斜面法条件下带土马铃薯形成的堆积角与试验结果较接近,其相对误差为0.37%,重力法条件下的堆积角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4.31%。重力法可以测定马铃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快速PCR检测方法,并对规模化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疑似患有典型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的病猪进行病理学观察,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开放阅读框2(ORF2)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对四川地区的规模化猪场进行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建立的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样品中PCV2病原,可重复性好。应用此方法对9个规模化猪场的10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论 PCV2感染在规模化猪场的存在比较普遍,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疫病的检测和进行PCV2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原生态、绿色食品的不断需求,也刺激了农村养殖户饲养放养鸡的积极性。多地农户利用当地的荒山、果园等作为放养鸡的饲养场所,生产出了肉质鲜嫩、品质优良、市场销路较好的禽产品。但是在养殖中也发现,由于管理工作难度大,放养鸡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农户养殖经济效益。本文分别从雏鸡培育、放养管理、免疫接种等方面,就农村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文章针对农村沼气池建设中存在的"冬季受低温影响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开发出新型辅助燃烧式沼气池建造技术。辅助燃烧式沼气池是集燃烧池、沼气池为一体,利用生物质能,在特定燃池内有序燃烧,产生温度,经设施能量转化,给池内持续输送热能,提升池内温度,达到细菌可活动及发酵温度,促进池内细菌、甲烷菌活动、繁殖、分解、发酵,厌氧消化有机物、产生沼气,从而保证沼气池冬季能够正常产气和使用。通过技术改造,可完善沼气池功能,克服了气温对沼气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