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影响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众多因素中,赤霉病首当其冲.赤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特点是爆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幅大,大约每2年就要发生重度或中度病害1次,去年我省就是小麦赤霉病重发年.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不仅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32.
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4个小麦品种组成 11个混播群体 ,对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混播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11个混播群体平均较对照增产 2 .0 3 % ,有 2个混播群体较对照增产 5 %以上。混播产量效应大小与参与混播的品种数目及品种的冬春性有关。利用品种混播可改善小麦品质 ,使品质指标更趋均衡与合理。强筋与中筋或中弱筋品种混播可改善中筋或中弱筋品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33.
利用 1998~ 2 0 0 1年淮北片春性组和半冬性组小麦区试结果 ,对皖麦 44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皖麦 44和对照种豫麦 18、皖麦 19的主要农艺性状 ;研究了皖麦 44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对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皖麦 44既具有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皖麦 19、豫麦 18的优点 ,又克服了其相应的缺点 ,集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于一体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皖麦 44高产的关键是确保穗数 ,稳定粒重。  相似文献   
34.
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赤霉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新品种‘轮选22’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推广,以解决目前生产上“丰”与“抗”的矛盾,达到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确保食品安全、减少污染环境,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结构、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研究制定了‘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轮选22’小麦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田块‘轮选22’的种植。  相似文献   
35.
本文就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后代选择、区域试验和良种繁育等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育种实践提出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36.
离子束诱变小麦新品种皖麦42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麦42号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从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RV-60)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30kev,80次)引变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弱春性,一般单产6 000~6 750Kg/hm2,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部分地区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85cm,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0克左右,中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感赤霉病,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80~240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37.
安徽沿淮江淮麦区稻茬小麦新品种(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安徽沿淮江淮稻茬麦区种植的高产、抗病、抗逆和抗穗发芽的小麦新品种(系),于2006-2007、2007-2008两年度分别在合肥和龙亢试点安排了20个新品种(系)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3、扬02G13、荆00-3和扬03G12产量及抗性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沿淮江淮地区不同生态区稻茬种植;而阜麦936、濮麦9和皖麦53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但赤霉病和穗发芽抗性稍弱,适宜江淮北部及沿淮麦区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8.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皖 992 6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 ,从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 ,一般单产 5 2 5 0~ 675 0kg/hm2 ,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 ;株高 80~ 85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 ,抗赤霉病、条锈病 ,品质优 ;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 ,基本苗可掌握在 180万~ 2 40万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39.
离子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离子束注入小麦的变异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小麦所产生的变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表现型主要为七种。本文还对突变体有关性状的选择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