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86篇
  99篇
综合类   74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314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卡拉胶和超高压对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白鲢鱼糜为研究对象,将卡拉胶添加其中,经超高压处理后,再经二段加热处理形成鱼糜凝胶,测定其凝胶强度、白度值、pH值,研究压力、保压时间和卡拉胶质量分数对白鲢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单因素实验表明,当压力大于300 MPa时凝胶强度显著下降;保压时间大于10 min,卡拉胶质量分数大于0.8%时凝胶强度变化不显著.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300 MPa、保压时间10 min、卡拉胶质量分数0.8%.各因素对白鲢鱼糜凝胶强度影响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压力、保压时间、卡拉胶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协同添加卡拉胶能够促进白鲢鱼糜形成良好的凝胶.  相似文献   
32.
白鲢鱼糜低钠复合盐配方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白鲢鱼糜制品中的钠盐含量,在斩拌过程中添加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3种盐类,以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白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三者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低钠盐优化配方.结果表明,白鲢鱼糜低钠盐的最优配方为:氯化钠质量分数1.0%、氯化钾质量分数1.0%、氯化钙质量分数0.5%,其中钠盐添加量的质量分数降低至1.0%,且复合盐总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仅为2.5%.此条件下,白鲢鱼糜凝胶强度达到196.50 g·cm,持水性为76.37%,白度为75.44.  相似文献   
33.
根据温室能量和质量平衡的物理学原理,建立了一个以温室外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等)为驱动变量,以温室结构、温室覆盖材料、温室内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为参数的温室小气候模拟模型,并利用上海Venlo型温室的三季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Venlo型温室内夏季和冬季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模型对该地区夏干季节(2001年8月,三伏天)、夏湿季节(2002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梅雨季节)和冬季(2002年1月27日~2月5日)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作物蒸腾速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89,0.75,0.52;1.1℃,4.4%,0.040 g·m-2·s-1;0.80,0.84,0.77;1.5℃,4.4%,0.018 g·m-2·s-1;0.84,0.59,0.73;1.6℃,6.0%,0.012 g·m-2·s-1。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4.
鸡马立克氏病二价活疫苗免疫协同作用研究@吴长新@刘秀梵@吴艳涛@张如宽@甘军纪@刘慧谋@彭大新@李胜$江苏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李胜$杭州市近江种鸡场鸡;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免疫协同作用农业部“七·五”重大攻关项目;江苏省“八·五”重大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35.
育雏工作的好坏,是养禽成败的关键。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和多年育雏的经验,采用地下烟 道供温育雏技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地下烟道供温育雏技术是对雏禽活动、休息的地面供温,热量通过禽体发散到空间,基本 上解 决保温与通风换气的矛盾,同时,温度来自雏禽腹下的地面,有助于雏禽卵黄的吸收与饲料 的消化,克服因腹部受凉而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此育雏法具有保温时间长、温 度稳定、地面干燥、空气清新、管理方便、节省燃料等优点,且易于办到,适于缺电山区养 禽育雏。现将有关技术介绍于下,供养禽户参考。 1 地下烟道供温育雏舍的建造 1.1 育雏舍的结构 育雏舍按一般育雏要求设计,用土木或砖木建造,保温和安 全性能较好,农村可利用闲置的旧房、仓库加以改造。育雏舍要求净高达2 m,面积20 m 2(饲养10 00只雏禽)为宜。在舍内以屋架下缘为水平线搭上一个天花板(或钉上塑料布),天花板上设 置2~3个通气孔,以利通风换气。地面及四周内墙离地1 m处抹上水泥,以便清洗消毒。 1.2 灶、地下烟道和烟囱的修筑 供温主体由灶、烟道和出烟囱三部分组 成。一般一个20 m2左右的育雏舍建一个灶即可。灶按普通家用灶砌造,其特点是烟道多 条,灶膛设在室内地平面以下40 cm,联接烟囱的另一端灶口位于室外。灶口和灶膛的大小 因燃料不同而异,以柴草为燃料的灶口一般以30 cm×25 cm,灶膛以40 cm×50 cm×50 cm 为宜。灶膛顶部用砖砌成圆弧形。在育雏舍内修筑地下烟道,每个灶连接3~4条烟道,相 邻两条烟道间距1.2~1.5 m,旁边烟道与墙距离0.5~0.7 m,以利热量均匀传递。烟道 的宽和高按一块砖砌成或用口径15~20 cm的金属管或陶瓷管铺设,烟道头尾要保持3°~5°的上升趋势,拐角处要有一定弧度,以利热烟畅流;烟道的末端会合一起,并通于室 外烟囱 ,烟囱高度一般相当于烟道长度的1/2,过高吸火太猛,燃料浪费大,过低不利吸火,烟道 温度低;烟囱的下部要留一 低于烟道出口的空间,以减少逆风倒烟;在烟囱的中下部设铁皮闸门。烟道修筑好后,地面 用砂土铺平夯实(厚度3~10 cm),并用水泥过面,防止烟道烧裂漏烟,也利于吸热和储热。 灶膛周围用砖或木板围栏,以防高温烫伤雏禽。新建的育雏舍在使用之前要先进行加热烘干 ,以使地面和墙体干燥。育雏舍四周要挖50 cm深的排水沟并保持流通,防止雨水渗入 以 致加温时地下水分大量蒸发而造成室内湿度过高。灶口上方搭盖雨棚,避风遮雨,便于烧火 。  相似文献   
36.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的原理,对水土保持型速生高效乔灌草配置模式及其土壤侵蚀控制效能作了初步研究。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水土保持、速生、高效等功能,选择乔灌草品种,设计了5种植被配置模式,在每种模式中,用标准径流小区、米级小区和钉子法测定土壤侵蚀量;用溅蚀杯法测定土壤溅蚀量;用In-situ技术监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通过研究,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各个模式的土壤侵蚀控制效能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选出最佳模式,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甘陶冉王雪玲 《花卉》2019,(22):129-130
本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风景资源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和方法做简要介绍,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对风景资源的评价研究及开发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使施肥速度与机器行进速度同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PI算法的闭环施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PLC、脉宽调制电机驱动器(PWM驱动器)、GPRS模块及直流无刷电机组成。通过检测拖拉机的速度信号及外槽轮转速,PLC根据所输入决策经PWM驱动器对外槽轮下料速度进行闭环控制,从而实现精准施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PI算法的闭环控制系统提高了施肥精度和响应速度,机具操作简单,在田间工作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40.
为给综合治理绿豆象提供理论支撑,在室内(28±2℃)条件下,饲养绿豆象,并观察了6种豆类对绿豆象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象的卵孵化后,幼虫仅在绿豆、红小豆、大豆上可蛀入危害;在绿豆、红小豆和大豆上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26.50、29.90、52.00天;在绿豆、红小豆、大豆上的存活率分别为52.11%、56.45%、1.60%;绿豆象成虫在不同豆种上的产卵历期差异不显著(P0.05);但雌成虫在不同豆种上的产卵量差异显著(P0.05)。综上认为绿豆象的发育和繁殖明显受储粮豆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