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研究不同胁迫时长下温度对5个品种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并比较观赏桃的耐热性。测定经过不同处理后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不同品种观赏桃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温度的逐渐升高,5个品种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Fo值上升,Fm和Fv/Fm值下降;ABS/RC、TRo/RC、DIo/RC、ETo/RC均增加;φPo、φo和φEo先逐渐升高再快速下降,在叶片失活前φDo达到最大值,失活后快速下降并趋近于0。温度在43℃以下时,处理时长对叶片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温度在43℃左右及以上时,无论短时的高温还是长时间的高温,均导致叶片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及其电子传递链的结构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说明观赏桃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主要与胁迫温度有关。不同品种观赏桃耐高温的能力存在差异,‘迎春桃’的耐热性最强,‘满天红桃’耐热性最弱。  相似文献   
32.
土壤墒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数,高效、精确地监测土壤墒情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基于植被指数的土壤墒情监测方法中,如何根据地域和植物生育期的差异,选定最优的植被指数是问题的关键。利用2015年2-6月河南省中东部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主产区的实测农田墒情数据和MODIS遥感数据,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植被供水指数(VSW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与土壤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植被指数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响应,并分别建立四种植被指数与土壤墒情的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TVDI与土壤墒情的相关性最好,预测精度最高;每一种指数皆与10~20 cm深度土壤墒情相关性最好,预测精度最高。因此,TVDI为最优响应指数,10~20 cm深度土壤为最优响应深度。  相似文献   
33.
探讨板式家具生产在缓冲约束下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建立缓冲约束,并研究求解方法,为解决由于当前家具生产调度方法缺乏考虑缓冲约束使得现代调度技术难以实际应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以板件数量作为缓冲约束中容量的表征,根据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的特征,建立工序间有限缓冲约束,并将其编码进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中;设计满足调度问题特征的交叉操作、变异操作、个体评估与选择操作。其中,交叉操作采用部分映射法,变异操作采用单点插入法,个体评估采用已建立的适应度函数,选择操作则采用精英保留策略和轮盘赌方法。最后利用MATLAB对遗传算法各模块进行编程,通过文献中的案例进行算法的可行性验证。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调度规则和方法(先进先出原则、NEH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优化算法和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遗传算法在以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的前提下均优于其他方法。同样在考虑缓冲约束的案例场景中,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也具有有效性。基于遗传算法的工序间有限缓冲约束下板式家具多产线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板式家具生产调度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但仍需综合考虑更多的...  相似文献   
34.
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BMF)为处理、普通PE地膜为对照(CK),采用田间试验,系统分析BMF的降解性能以及对土壤温湿度、养分、盐分、pH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BMF的降解过程为先出现裂纹,后裂纹逐渐明显,马铃薯成熟期裂解为4 cm×4 cm以下碎片。BMF在6-7月自然降解破损率均较小,为0.4%~4.0%,8月成熟期破损率较大,为15.0%,而同一时期CK未出现降解。BMF在膜下5 cm和15 cm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较CK低1.08℃和0.26℃,而膜下25 cm较CK高0.27℃;膜下5 cm的平均土壤含水率较CK低3.77%,而膜下15 cm和25 cm分别较CK显著低5.64%和14.60%。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BMF与CK间土壤养分、盐分和pH差异均不显著。BMF处理马铃薯增产2 500.01 kg·hm~(-2),增产率达5.67%,但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良好,对南疆马铃薯产量、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的影响与CK差异不显著。降解地膜代替普通聚乙烯PE地膜应用于南疆马铃薯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流场流动特性是影响物料抛出、加工消耗功率、物料揉丝质量及气动噪声的重要因素。为改善揉丝机内流场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与试验相结合,研究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气流流动特性。采用灵敏度分析法确定影响内流场流动特性较大的工作与结构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出料口平均气流速度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优化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气流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出料管处气流速度数值模拟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8.1%,说明所建立流场数值模型准确。对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流场流动特性影响较大因素依次为转速、进料口宽度、进料口高度及锤片厚度。优化后出料口平均气流速度相对优化前提高7.85%。研究为多功能饲草加工设备内部流动特性分析与优化提供参考,对提高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工作性能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欧盟是最重要的茶叶消费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对食品安全规定最严格的地区之一。有效应对欧盟市场技术壁垒,扩大欧盟茶叶市场,对于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转型升级、提高贸易效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2012—2017年期间,欧盟正式严格执行2005年5月颁布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管理规定[(EC)No.396/2005],欧盟官方网站所通报不合格茶叶的预警信息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7.
新疆石灰性土壤锌状况及锌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测试分析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疆耕地土壤微量元素锌状况及叶面施锌对棉花锌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地区土壤有效锌含量较为接近,但全锌含量差异明显。3种类型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潮土(0.69mg/kg)>棕漠土(0.57mg/kg)>灰漠土(0.51mg/kg)。低锌土壤施锌对棉花具有增产作用,土壤有效锌含量越低锌肥增产作用越明显,可用函数y=5.2195x-2.792(r=-0.880 1)表示增产率与土壤有效锌之间的关系。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时施用锌肥能够增加棉花总干物重,并显著增加棉花各器官锌含量。不同类型土壤施锌后棉花增产率大小为灰漠土>棕漠土>潮土。  相似文献   
38.
高油大豆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大豆产业发展计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高油大豆项目区依据自身的种植条件,引进一批高油大豆品种,通过不同区域引种试验,鉴定其各育种单位参加试验的高油大豆品种,从中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为我旗大面积推广种植高油大豆提供种子方面的技术储备。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1参试品种和试验方法1.1参试品种供试的20品种是由各育种单位推荐的高油大豆品种,具体品种为:垦鉴豆25号(151),东农95-28,合丰41,东农163,北9618,疆莫豆1号(711),合丰42,垦鉴豆28号(171),黑河170,黑河98-1271,合丰40,金豆,东农434,黑河97-1498,黑河1…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滴施酸化剂对根区土壤pH、有效锌、棉花根系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筛选出合适的酸化剂种类及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种酸化剂分别为硫酸铵(S)、草酸(C)、柠檬酸(N),3个酸化剂用量,对照(CK)不做酸处理,以硫酸铵替代每次追肥30%、50%、70%尿素的N确定硫酸铵及尿素用量,以酸化剂溶液提供等量H+为标准,确定其他酸化剂用量。【结果】在垂直方向上随酸化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降低0.05~0.24;在水平方向上随着酸化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降低2.3%~3.2%;无论在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上,距滴头越近或硫酸铵替代尿素比例越高的位置,土壤有效锌含量越高;在氮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30%~70%的氮肥用硫酸铵替代时,草酸、柠檬酸以等量H+滴施到棉花根区,0~30 cm根系干物质与CK相比均明显增加。根系干重为S3>C3≈N3>CK;硫酸铵和草酸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大,与对照相比,施用酸化剂提高了棉花的单铃重,显著增加了棉花单株结铃数,棉花产量随...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密度和添加玻璃纤维这两个因素对杨木重组木的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采用水和环氧树脂作为实验液体。利用动态接触角模型对接触角随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进行拟合,并通过拟合函数得出的液体在表面铺展和渗透的速率来反映表面动态润湿性的高低。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杨木重组木表面动态润湿性呈降低趋势,且水相比于环氧树脂在杨木重组木表面的铺展渗透速率更高,润湿性更高。对玻璃纤维增强杨木重组木空白处和玻璃纤维与杨木基交界处两种不同表面的动态接触角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水和环氧树脂在玻璃纤维与杨木基交界处的表面动态润湿性相比在空白处均有显著降低。因此,通过玻璃纤维的添加可以抑制水的渗透,进而改善杨木重组木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