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大豆生产的现状及如何提高产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做为食用油和蛋白粉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0年世界各种油脂总产量为七千九百七十万吨,包括黄油(牛油),其中大豆油为一千六百四十万吨,占各种油脂总生产量的百分之二十点六,位居第一。世界1990年各种蛋白粉总生产量为五千三百万吨,大豆粉为三千二百一十万吨,占百分之六十点六,居第一位。而鱼粉仅为四百一十万吨。由此可见大豆对人的营养和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大豆对农业的持续发展还有重要作用,因为大豆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可以肥田。一、我国大豆生产的现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农场职工的努力,我国大豆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肖文言,王连铮(中国农业科学院100081)大豆原生质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栽培大豆(GlycinemaxL,)原生质体培养,自Schenk和hildebrandt(1969)由大豆子叶愈伤组织细胞游离原……  相似文献   
53.
大豆抗孢囊线虫病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颜清上  王连铮 《大豆科学》1995,14(2):151-159
  相似文献   
54.
王岚  孙君明  王连铮 《大豆科学》2016,(6):1047-1051
选取了50余份野生大豆材料分别在海南和北京种植,对生育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叶型、种皮色、蔓生性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在海南和北京种植,生育期和各项性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温缩短了出苗~始花期及生育期日数。  相似文献   
55.
“抗病值”大豆抗孢囊线虫病遗传研究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值表示大豆单株对孢囊线虫的抗性,探讨其在大豆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 研究中的应用。在所研究的4个高感×高抗杂交组合中,直接用孢囊数作为抗性的参数,不分离群体 具有较大的方差,群体平均数与方差有较强的正相关;而采用抗病值表示抗性,不分离群体有较小的 方差,但F_2分离群体方差较大。与原始数据相比,经平方根转化后,单株孢囊数的群体平均数与方差 的高度正相关只有轻微的下降;而单株抗病值的群体平均数与方差的相关性则明显降低。4个组合单 株抗病值的广义遗传力为57.49%~71.79%,高于单株孢囊数的48.42%~65.96%;根据抗病值推导 出的最小基因数目为3~4,比用孢囊数推导为2~3的结果更接近按质量性状遗传估算出的结果。对 F_2单株频次分布研究表明,采用抗病值标准品种法分级统计的高抗株数,与按全国抗性分级标准下< 10个孢囊/株的株数完全一致,而且得到了更广泛的中间类型分布。按质量性状遗传模式对4个高感 x高抗组合F_2分离群体研究表明,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对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可能由三 对隐性基因和二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6.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57.
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高产优质育种团队历经20多年育成的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该品种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90052-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号为中作975。该品种主要技术特点:一是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国家以及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四川9个省市审定,适宜种植区域N29°~42°,跨3个生态区13个纬度,是迄今国内纬度跨度最大、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中黄13光周期钝感,蓝光受体基因(Gm CRY1a)研究结果揭示了其适应性广的分子机理。二是高产。在山西省襄垣县创4 686 kg·hm-2的大豆高产记录,在推广面积最大的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3 041 kg·hm-2,增产16. 0%,全部25个试点均增产,产量列参试品种首位。三是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45. 8%,百粒重24~26 g,商品品质好。四是多抗。抗倒伏,耐涝,抗花叶病毒病,中抗胞囊线虫病。采用良种良法相结合实现了中黄13大面积推广应用,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首位;截止2018年,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2009年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201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10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授权中国植物新品种权,2008年授权韩国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58.
赵光农垦局自1949—1964年的资料统计,大豆亩产量平均为114.5斤,而不同年份产量的变化幅度较大。 大豆产量所以不高、不稳的原因较多,主要是我省北部地区生育期短,前期地温低,土壤养分转化缓慢影响大豆生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连年种植作物而施肥较少,地力减退。为此,我院生物物理研究室与赵光农垦局农科所共同研究了氮磷营养对该地区大豆生长发育以及植株体内氮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中黄1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1年3月通过了安徽省和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同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2002年通过北京、陕西审定,2003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相似文献   
60.
关于大豆优质高产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根据世界大豆市场情况,指出我国大豆生产应加强科学研究,尽快推出一批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才能使我国大豆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同时提出一些具体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