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3篇
  5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竹醋液对杀虫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醋液(bamboo vinegar)为竹材在闭气炭化、热分解过程中发生的烟雾,用冷却装置冷却后得到的水溶液,经提炼后得到的黄褐色半透明的液体。竹醋液中含有280多种成份,在韩国和日本农业上已广泛使用。我国竹醋液在农业上虽有应用,但在杀虫剂增效方面未有具体的研究,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竹材资源,促进竹醋液在我国农业上的推广应用,2005年我们在丽水市莲都区进行了竹醋液对杀虫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应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2.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丽水的菜农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气候生态条件,发展长豇豆生产,自1998年开始规模种植以来,面积逐年成倍扩大,至2004年在丽水市莲都区播种面积就达3667hm2,产量9.6×104t,产值1.2亿元。长豇豆的鲜豆荚和干、淹制品销往北京、南  相似文献   
63.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全省主产棉区之一,棉花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花产量、植棉效益大幅度提高。同时在部分棉田,早衰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针对这一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导致棉花早衰的原因1.1营养失衡。抗虫棉增  相似文献   
64.
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条件,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pH值、光照处理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35℃培养条件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均能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26~32℃,休眠孢子囊萌发率分别为49.6%、47.5%和49.5%,适宜pH值为6~9,休眠孢子囊萌发率分别为49.3...  相似文献   
65.
以寄生于番茄的分枝列当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预培养阶段温度、时间、渗透势以及培养阶段温度、萌发刺激物(独月却金内酯类似物GR24)的浓度和渗透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从而可以人为创造控制分枝列当生长的环境,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结果表明:预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培养时间为6 d,最适的渗透势为0 MPa;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GR24浓度为1μmol/L,最适的渗透势为-1 MPa。  相似文献   
66.
浙江省象甲科新记录——红棕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丽水市区加拿利海枣死亡植株的调查发现,加拿利海枣死亡是由红棕象甲为害造成.这是浙江省首次发现红棕象甲为害.并介绍了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分布及为害情况,根据该虫发生为害特点,采用安全、高效药剂,以毒土、喷淋、打孔吊瓶滴注等方法,防效达95%以上.提出在采购苗木时必须做好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进带虫苗木,确保生态安全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变温条件下不同投喂水平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水温设恒温[(22.0±0.1)℃]和变温[(22±2)℃]2种模式,并根据投喂水平分为6组,分别为恒温100%饱食组(HW-100组)、变温100%饱食组(BW-100组)、变温90%饱食组(BW-90组)、变温80%饱食组(BW-80组)、变温70%饱食组(BW-70组)、变温60%饱食组(BW-60组)。将平均体重为(34.9±0.8)g的施氏鲟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在60%~80%范围内,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胃及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与BW-70组的胃和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变温条件下,十二指肠和瓣肠淀粉酶活性及瓣肠脂肪酶活性均随投喂水平的降低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BW-80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HW-100组及BW-100组(P0.05),BW-80组和BW-90组瓣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所有变温投喂组瓣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HW-100组(P0.05)。除BW-70组外,各变温投喂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高于HW-100组(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变温条件下,在60%~90%范围内,鱼体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投喂水平为80%时降至最低值。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及BW-100组血清T-AOC显著升高(P0.05),且BW-60组和BW-90组血清X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周期性变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可通过提高蛋白酶活性,即提高对饲料蛋白质消化效率的方式来补偿其对饲料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与恒温100%饱食相比,变温条件下各投喂水平均可提高施氏鲟幼鱼血清ALT活性。  相似文献   
68.
通过园林病虫害调查,浙江省首次在丽水市莲都城区发现森林检疫性害虫——红棕象甲,严重危害近年从外地引进种植的加纳利海枣绿化树种,并初步明确了该虫在丽水市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同时,根据该虫发生危害特点,针对性采用安全、高效对口药剂,以毒土、喷淋、打孔吊瓶滴注等方法,防效达95%以上。并提出在采购苗木时必须做好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进带虫苗木,确保生态安全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9.
在水温(23±0.5)℃下,将初始体质量为(6.66±0.03)g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幼鱼饲养在用Na HCO_3(分析纯)配置的碱度分别为0mmol/L(淡水)、14.85mmol/L和29.22mmol/L的水中,用ɑ-酮戊二酸(AKG)替代基础饲料中葡萄糖配制的含0%和1%AKG的2种饲料投喂8周,研究了不同碱度和AKG水平对松浦镜鲤肠道的组织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30尾鱼。结果显示:碱度胁迫下,镜鲤中肠与后肠绒毛长度低于淡水组,且随着碱度升高,绒毛长度变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碱度和添加AKG对肠道形态无交互影响(P0.05);与淡水组相比,碱度胁迫和添加AKG均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在15mmol/L碱度下添加1%AKG可使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碱度和AKG水平对前肠淀粉酶活性有交互作用(P0.05);碱度胁迫下,前肠、中肠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碱度和AKG添加对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碱度胁迫可影响松浦镜鲤中肠绒毛的发育,降低消化酶活性,饲料中添加AKG有改善碱度胁迫下肠道部分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不同变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试验设置一个恒温对照组(22±0)℃和四个变温组(22±1)℃、(22±2)℃、(22±3)℃及(22±4)℃,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周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2±3)℃组十二指肠和瓣肠淀粉酶,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22±3)℃组和(22±4)℃组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22±1)℃组(P0.05)。各试验组瓣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2)℃组和(22±3)℃组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22±1)℃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2±4)℃组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1)℃组、(22±2)℃组和(22±4)℃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2)℃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试验组。综上,(22±2)℃变温模式可显著提高瓣肠蛋白酶活性,同时提高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