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6篇
  16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大肠埃希氏菌是主要病原。为了查明青海地区牦牛的大肠杆菌菌株中存在的毒力基因类型、血清型及耐药关系,本研究收集了青海高原腹泻牦牛292份肛拭子,采用纸片扩散试验、平板凝集试验、PCR试验评估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血清型和进化分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多重耐药率占97%,至少含有一种毒力基因;10种毒力基因(sfa、eae A、cnf1、etr A、pap C、hly A、aer、fae G、rfc和sep A)中优势毒力基因sfa占96.9%;一些抗性表型和毒力基因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OR﹥1);大部分大肠杆菌属于A型(79.5%),其他属于B1(7.5%)、D(4.1%)、B2(5.8%)和F型(0.7%);在所有检测到的大肠杆菌菌株中,血清型O91和O145最为普遍,分别占15.4%和14.4%。结果表明,腹泻牦牛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性较高,携带毒力基因种类多,这给大肠杆菌的防治带来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72.
73.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系统地分析了覆膜滴灌条件下,钾肥不同运筹模式(不施钾肥(K0),基肥=100%(K1),基肥∶拔节期=50%∶50%(K2),基肥∶拔节期∶大口期=50%∶30%∶20%(K3),基肥∶拔节期∶大口期∶开花期=50%∶20%∶5%∶5%(K4)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生物量和氮素累积以及成熟期的分配特征,并研究了不同钾肥运筹模式对玉米产量、钾素利用效率及钾素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钾肥运筹方式中,K2、K3和K4处理玉米产量均高于钾肥一次性基施(K1)处理,其中K3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较K1处理2015~2016年分别增产7.6%和9.1%。K2、K3和K4处理钾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高于K1处理,其中以K3处理最高,较K1处理两年钾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41.0%和7.0%,农学利用率提高幅度分别为49.5%和68.5%,偏生产力提高幅度分别为7.6%和9.1%。合理的钾肥运筹模式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和钾素累积量,提升了植株钾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促进了花后植株养分的转运效率,K3处理的转运效率最高,较K1处理分别提高20.1%(2015年)和17.7%(2016年)。可见,在覆膜滴灌、施钾量为90 kg/hm2条件下,该地区最佳钾肥运筹模式为基肥∶拔节期∶大口期=50%∶30%∶20%。  相似文献   
74.
旨在探究陕北白绒山羊毛囊诱导期(E 66)和分化期(E 120)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Foxq1在绒山羊毛囊干细胞(HFSCs)中的功能。本研究选择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6只健康妊娠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在胚胎期E 66(n=3)和E 120(n=3)分别采集胎儿背部皮肤组织。将pAd-Foxq1和pAd-Blank过表达腺病毒分别侵染HFSCs,利用EdU、MTT及流式细胞等方法检测Foxq1对HFSCs增殖的影响;利用qPCR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Wnt信号通路激活的标记因子CTNNB1及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qPCR结果表明,Foxq1在绒山羊E 66和E 120皮肤组织差异表达(P<0.001),与测序数据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彗星尾状荧光出现,表明Foxq1腺病毒包装成功,且qPCR结果显示Foxq1的过表达效率高达40 000多倍(P<0.000 1)。EdU和MTT结果表明,过表达Foxq1后,毛囊干细胞的活力显著增强(P<0.05),E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流式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过表达Foxq1后S期细胞比率显著升高。qPC...  相似文献   
75.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药剂量、稀释倍数、施药次数、剂型、施药时期对三唑磷在水稻上原始沉积的影响,并通过套袋处理探讨了穗期施药对糙米中三唑磷最终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磷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稀释倍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883 1+0.352 7x( r=0.982 2)和y=110.21-0.200 5x(r=0.986 2),施药次数与三唑磷残留量呈正相关;于穗期施药后,未套袋处理糙米中三唑磷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套袋处理。明确了田间施药过程中影响三唑磷在水稻上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子为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稀释倍数,探明了套袋处理能有效降低糙米和谷壳中三唑磷的残留量,可为科学合理施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洛川苹果园土壤养分等级及与有机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苹果优生区洛川县域范围内,选取管理措施不同的果园采集土壤样品,对其土壤有机质、全量N、P、K及速效养分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等级分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洛川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属于偏低水平;土壤有效磷变异大,部分果园有累积现象,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微量元素铁、锰、铜、锌较缺乏,相对而言,缺锌程度最大;土壤有效铜变异较大。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铁、有效锌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铜、有效锰的相关性较低;苹果园产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不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估算方法在江苏地区的适用性,收集了江苏省徐州市、高邮市和昆山市195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气象数据,采用12种不同模型估算了各站点的ET0,其中模型Priestly-Taylor,Hansen,Jensen-Haise,Makkink是基于辐射数据的模型;MC-Cloud,1985 Hargreaves,Thornthwaite是基于温度数据的;Copais,Valiantzas 1和Valiantzas 2是综合法模型;XGBoost和SVM是机器学习模型.12种ET0的估算模型计算值分别与Penman-Monteith模型(PM)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站点的综合评价指数GPI最高的为机器学习模型中的SVM模型;在输入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机器学习模型模拟精度优于综合法和温度法以及辐射法中的Pristley-Taylor和Makkink模型;机器学习模型随着输入参数减少,模拟精度依次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苏地区气象数据不完善时估算ET0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玉米秸秆磷含量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玉米秸秆磷含量的快速定量分析模型,有利于植物养分利用效率和遗传育种研究。本研究选取了来源广泛的200份玉米自交系秸秆样品,结合近红外光谱仪在4 000~10 000cm~(-1)波段处测量的秸秆样品的光谱数据和钼锑抗比色法测量的样品磷浓度,分别用偏最小二乘(PLS)、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支持向量机(SVM)和回归树(RT)的方法,建立了玉米秸秆磷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5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PLS为最优建模方法,测试集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_(test))为0.80±0.05,训练集的拟合相关系数(r_(training))为0.97±0.03。将PLS与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来优化模型,在11种预处理方法中,归一化以及平滑化的预处理方法效果最好,r_(test)均为0.80±0.05,与原始光谱数据相比相关性并未显著提高。随着训练集个体的增加,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当训练集和验证集比例为8∶2时,预测相关系数为0.80,与留一法的预测相关系数(0.81)相当。综上,PLS建立的玉米秸秆磷含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育种或者遗传学研究中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9.
利用QuEChERS-PSA结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建立了同时检测茶叶及土壤中联苯菊酯和啶虫脒的分析方法,并探明了4.5%联苯菊酯·啶虫脒微乳剂在茶园中的降解动态特征.在优化的GC-ECD条件下,0.01~1 mg·kg-1范围内的联苯菊酯和啶虫脒仪器响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5~0.998 9),仪器最小检出量为2.0×10-11 g.添加回收率试验表明,在茶叶及土壤空白样品基质中添加0.01~1 mg·kg-1的联苯菊酯和啶虫脒,平均回收率为89.2%~108.1%,相对标准偏差为2.2%~11.3%,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1,说明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较好,可用于同时检测茶园中痕量水平的联苯菊酯和啶虫脒残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联苯菊酯·啶虫脒微乳剂在茶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联苯菊酯和啶虫脒在茶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6~13.1 d和 7.2~8.7 d,说明联苯菊酯与啶虫脒在茶园中的消解速率相近,在环境中均属于易降解化合物,但其所存在的膳食风险仍需结合茶叶加工因子试验及中国地区膳食结构作进一步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80.
孙岩  陈胜  王蒙  刘红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15-7116
对HIV-1慢病毒载体的演变和发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慢病毒载体在生物安全性上的改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