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9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针对上海市某医药学校中高职贯通学生进行了幸福感状况调查和分析,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幸福观教育、增加学生幸福体验、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领悟生命价值和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发展目标等策略,以期提升中高职贯通学生幸福感。  相似文献   
42.
长白忍冬夏天白花繁茂,秋季绿叶、红果,冬天红果长存于树上,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文章概述了播种育苗、嫩枝扦插育苗和幼苗移植与管理的关键技术,对长白忍冬的繁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土壤条件下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进行盆栽试验,以津强8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研究。试验设黑土(A1)、潮土(A2)、红土(A3)3种土壤和不追肥(B1,对照)、拔节期追锌肥(B2)2个处理。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条件下,子粒产量表现为黑土>潮土>红土,土壤处理间差异显著。追施锌肥比对照显著提高了穗长、穗粒数、千粒重。黑土结合追锌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小麦子粒蛋白产量表现为黑土>潮土>红土,土壤处理间差异显著。追施锌肥的小麦子粒蛋白产量显著高于不追施锌肥处理。  相似文献   
44.
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经历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申家恒  申业  王艳杰 《作物学报》2006,32(4):522-526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相应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随即萌发,2个精子进入花粉管,营养核留在花粉粒内,不久解体。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内。随后穿过子房壁,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向珠孔方向生长。自花粉萌发至花粉管长入珠孔大约需要1 h。自花粉萌发并到达柱头分支结构中,花粉管均具明显的绿色荧光;但在引导组织区以及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生长的花粉管几乎看不到荧光。授粉后1 h花粉管经珠孔及珠心表皮细胞间隙进入1个助细胞,并释放精子。授粉后2~6 h精卵融合,授粉后16 h合子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3 h精子与极核融合,授粉后4 h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16 h,即精卵融合至合子分裂前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合适的时间,采用花柱横切滴加法转入外源DNA。  相似文献   
45.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是调控细胞凋亡的中心,而细胞色素C(Cyt-C)从线粒体的释放则起着关键性作用。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质后可激活Caspase,引发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凋亡;Bcl-2蛋白家族具有调控细胞色素C释放的功能;凋亡诱导因子AIF保证着凋亡的有序进行;内质网(ER)通过应激、招募、活化等提高线粒体对促凋亡因子的敏感性,从而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线粒体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IMS)释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肉食性兽中犬科、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易感,以不满1岁的幼犬最为易感。病犬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鼻汁、唾液中,也见于泪液、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心包液、胸、腹水中,并能通过尿液长期排毒污染周围环境。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对在黑河市3家宠物医院就诊犬340只,采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诊断,其中犬瘟热的病犬38只,占就诊病犬的11.2%。通过对临床病历卡的汇总和分析,对其发病率、临床特点以及引起病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
采用4个遗传上高度一致而种子数量明显差异的甜橙品种为材料,从花后25天(25DAF)到185DAF,分阶段对其胚珠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测分析,以寻找柑桔种子发育和数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果显示花后25DAF和35DAF,同一品种单果间胚珠数量尚未见明显差异,但品种间胚珠数量和大小差异显著。35DAF,单果内胚珠可区分为明显发育胚珠(ODO)和滞后发育胚珠(DLO),ODO数量在品种间也表现显著差异。后续观察,各品种ODO数量小幅波动,但平均数与成熟果实中的最终种子数基本一致,表明种子数量在35DAF胚珠明显分化时已确定。ODO总体发育趋势和最后大小,品种间基本一致,而DLO发育启动的时间晚,发育的时间更短,最终大小仅约成熟种子的1/6至1/10。  相似文献   
48.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试验基地,以3个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C1)、师栾02-1(C2)、石优20(C3)和1个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C4)为试验材料,设置0、180、210、240、270kg/hm 2 5个氮肥处理,分别用N0、N180、N210、N240、N270表示。结果表明:N240处理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叶面积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均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但与N27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光合生理、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施氮量240kg/hm 2是充分发挥不同冬小麦品种植株光合性能及产量潜力的适宜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49.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硼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于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内进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壤类型和追施硼肥为调控因素,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硼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供试土壤分别为黑土、潮土及红土,供试小麦品种为来自埃及的春小麦品种Egypt New。结果表明:黑土条件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子粒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潮土和红土条件下的小麦;黑土条件下小麦的蛋白质及其组分产量最高,潮土次之,红土最低,差异显著;拔节期追施硼肥显著提高了子粒产量。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以黑土和拔节期追施硼肥处理的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蛋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0.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1986-1997年),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在黑土地区不同培肥方式条件下,对土壤氮素持续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培肥阶段除不施肥区外,土壤全氮量都有所增加。进入耗竭阶段后,土壤全氮又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是不同处理变化速度不同而已。不同培育肥方式的N变化,在培肥阶段的贡献和耗竭阶段的残效,均依次为农肥>化肥>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