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42篇
  37篇
综合类   272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目的】构建多指标烤烟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散点图进行烤烟质量综合评价,为西南烟区烤烟质量的综合评价及烟叶工业应用的质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烟叶选择云南普洱(C2F、C3F、B2F)、四川会理(C3F)、云南曲靖(B2F)和四川西昌(B2F),验证试验烟叶选择云南普洱(C2F、B2F)和云南曲靖(C2F、B2F)的原烟和复烤后片烟,以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致香物质为评价指标,构建多指标烤烟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散点图法进行烤烟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样品不同指标共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1.848%,第1主成分为感官指标,贡献率为32.024%;第2主成分为化学指标,贡献率为24.308%;第3主成分为致香指标,贡献率为18.821%;第4主成分贡献率仅6.695%;4个主成分(y1、y2、y3、y4)综合评价(得分)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1=0.225x1-0.059x2-0.434x3-0.4...  相似文献   
682.
为探讨适宜普洱烟区烤烟新品种云烟116的最佳施氮量、氮肥基追比例以及种植株距,采用L9(34)无交互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感官评吸质量综合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116在行株距(1.20m×0.50m)、低氮水平(112.5kg/hm2)且氮肥基追比例为5:5时,经济性状和综合品质表现最佳。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云烟116需严格控制氮肥用量,比主栽品种云烟87低7.5~15.0kg/hm2为宜,氮肥基追比例可适当调整,降低基肥比例,适当增加追肥比例。  相似文献   
683.
【目的】探明普洱市景东烟区不同地貌类型(坝区、山地)对植烟土壤和烟叶质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景东县植烟土壤和云烟87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特性和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并进行土壤养分、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评价及烟叶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地貌类型植烟土壤的理化特性和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植烟土壤质量:坝区土壤肥力适宜性在Ⅰ级、Ⅱ级和Ⅲ级的占比分别为33.33%、44.45%和22.22%,Ⅳ级和Ⅴ级所占比均为0,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均值为0.68,山地分别为66.67%、11.11%和22.22%,Ⅳ级和Ⅴ级所占比均为0,SFI均值为0.69,山地土壤肥力适宜性在Ⅰ级的占比较坝区高33.34百分点。烟叶质量:坝区上、中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指数(CCUI)分别为0.79和0.91,山地分别为0.81和0.92,坝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Ⅱ级以上的占比较山地低11.12百分点,中部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Ⅰ级以上的占比较山地低22.23百分点;坝区上、中部烟叶的外观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6.55分...  相似文献   
684.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特进行了11个水稻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11个水稻品种(系)的生育进程、抗逆性、产量及产量构成,‘浙稻41’‘兴禾1813’‘中嘉3号’在嘉善县的种植表现较好,可作为推广种植的备选水稻品种(系)进行下一步的验证试验,其他水稻品种(系)在嘉善县的种植表现一般,需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685.
为解决梅州烟区种植品种单一、种性退化等问题,引进、培育并筛选出适合梅州烟区的烤烟新品种(系),2021年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和五华县双头镇以云烟87、粤烟1号、NX212和HB030为材料,将不同品种进行多个性状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NX212和粤烟1号的大田农艺性状优于云烟87;3个参试新品种(系)中,NX212的经济效果指数最高,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粤烟1号和NX212两个新品种(系)其化学成分协调性、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均优于云烟87和HB030。综合农艺、经济和质量性状,NX212在梅州大埔、五华两个产区其综合指数均最高,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在梅州烟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6.
687.
传统两熟制下的棉花生产存在种植模式和棉花栽培技术复杂、棉花生产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化肥农药投入多、植棉效益低等突出问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建立并应用了两熟制棉花绿色化(减肥减药)、轻简化(简化管理)、机械化(机械代替人工)栽培技术。本文基于笔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两熟制棉花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的基本概念、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其技术核心内容是,通过一次性"机播"(机械免耕单粒精量播种代替棉苗移栽,种肥同播,不间苗,不补苗),全程"机管"(通过合理密植和全程株型和熟性调控,免整枝、免人工打顶)和一次性机械收获(通过综合调控建立集中成熟的群体结构),实现省工70%;采用早中熟棉花品种,合理增密,一次性侧深施用专用控释肥、无人机喷施叶面溶肥等技术省肥50%;通过利用抗虫棉品种的抗性,适期晚播缩短棉花生长期,采用食诱、性诱剂及生物农药、杀虫灯、无人机施药等防控病虫害,实现省药40%。与传统技术比,本技术大大减少了棉花生产用工,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率达60%,化肥利用率提高11.2%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减轻了因过量使用化肥...  相似文献   
688.
689.
2014年开始,动物疫病防治员被列为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种之一。为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员整体职业技能水平,安徽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单位,组织了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动物疫病防治员(以下简称“竞赛”),2014—2022年共开展了7次省级竞赛并参加了5次国家级竞赛。从历年省级竞赛结果来看:个人和团体前3名的成绩合格率都高于60%,呈波动状变化,其中2014年最低,2016年最高;个人和团体前3名选手来自六安市的人数最多。从国家级竞赛结果来看,2016年团体总分最高,为全国第3名;个人最好成绩出现在2018年。历届竞赛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以及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今后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动员,积极与相关机构沟通,加大奖励力度,强化理论培训、实操训练及心理辅导,以提升本省动物疫病防治员竞赛成绩和整体职业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90.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安徽沿江棉区的机采棉最佳施肥量,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以棉花品种‘中915’为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施肥水平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皮棉产量为834.83~1443.35 kg/hm2,较CK增加了37.9%~138.4%,N2P2K2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的皮棉产量最高。棉花单株氮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37.2%~79.4%,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N2P2K2处理最大。棉花单株磷素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8.1%~53.5%,N1P1K2处理(N 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120 kg/hm2)最大,N2P2K2处理次之。棉花单株钾累积量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29.9%~97.0%,以N2P2K3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0 kg/hm2)最大,其次为N2P3K2(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20 kg/hm2)、N2P2K2。综合来看N2P2K2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最好。结合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推荐在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模式种植可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减量施用,氮肥纯养分施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