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正> 鹅的活体拔毛,既能提高羽绒的产量和质量,又有利于鹅的综合利用,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此项技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一)适宜的鹅群 1、休产、休配期的种鹅 在一年的时间里,种鹅有5个月左右的休产、休配期,这期间不产蛋、不配种,只能“白吃”,可利用此期拔毛2~3次,最后1次拔毛应与开产、开配时间间隔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油用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产量及含油率的影响,试验在大庆地区盐碱地条件下(125°9'E,46°34'N),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双油麻1号、双油麻2号和双油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密度分别为350、600、850、1100万株·hm-2,共计12个处理.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同一油用亚麻品种全生育期、株高、枝下长和分茎数、单果粒数、千粒重无影响.随密度增加,3个油用亚麻品种茎粗均逐渐减小,收获株数逐渐增加,单株蒴果数逐渐降低,产量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最大值,含油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3个油用亚麻品种产量与收获株数均呈正相关,与单株蒴果数均呈负相关.综合产量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选用双油麻2号品种,在60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是试验区亚麻高产最佳选择.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盐碱地区探索油用亚麻最佳种植密度及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辽宁绒山羊主产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是我国著名的产绒山羊品种,其被毛洁白、产绒量高、羊绒综合品质优。本文通过对辽宁绒山羊主产区之一的凤城市、岫岩县部分羊只,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别于肩部、体侧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进行采样,测定了其自然长度、绒细度、白度,以探求辽宁绒山羊体躯不同部位绒自然长度、细度、白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4.
以水热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为案例,阐述了在分析供需失衡原因基础上实现供需平衡,即为技术创新的哲学原理,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在社会政策调整和时空配置技术等方面创新方向,丰富了资源与作物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以供需平衡原则为指导,分析了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阐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趋势,例证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系统认知能力的类比与辩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5.
选用1~3岁绒长、产绒量、体重等生产指标接近的母羊150只,分成5组,每组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每天光照时间为6、7、8h、逐渐缩短光照组和对照组,观察每月羊绒生长、体重、血液中褪黑素水平以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2组累计生长羊绒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28%、12.6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少增2.0kg,少增加5.4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液中褪黑素水平比对照组高53.67%~29.67%,并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和光周期的缩短呈现规律性增高,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控光试验没有影响羊只发情和受胎,相反具有良好的促进诱导发情的作用。从生产角度看,试验组比对照平均每月多长绒0.15cm,对提高产绒量意义不大,在生产上推广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耕作方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较大,降水少且年际间变化幅度大造成其产量低而不稳。耕作措施可影响土壤的蓄水,于2009-2011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深松+旋耕和旋耕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黄淮海地区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条旋耕处理有利于降低小麦播种至冬前阶段的耗水量,提高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2009-2010年度,深松+条旋耕处理播种至拔节阶段0~2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拔节至成熟阶段40~16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2009-2010年度的各生育时期和2010-2011年度的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深松+条旋耕处理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深松+条旋耕处理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耗水量显著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深松+旋耕和旋耕处理,与条旋耕处理无显著差异,而且籽粒产量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37.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基本苗150万、225万、300万和375万·hm-2)和施氮量(180、240和300kg·hm-2)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4种密度下都取得了较高的穗数。越冬前至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苗为150万和225万·hm-2时开花后LAI和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基本苗300万和375万·hm-2。各生育时期(除起身期外)不同施氮量之间总茎数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下开花后LAI衰减较慢。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施氮量仅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与施氮量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本苗150万·hm-2、施氮量240~300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为10 308.65和10 221.98kg·hm-2。因此,建议在低密度下适当增施氮肥。而从节本增效考虑,在高密度下应适当减少氮肥投入,以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8.
当前,我国大数据技术已经在文化、社会经济各大领域广泛利用,对继续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大数据特征,对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继续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研究大数据对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共享资源、社会需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探讨在茶艺教师继续教育中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中培养出更多的茶艺人才。  相似文献   
39.
为了明确黄淮北部地区不同品种(系)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19个和21个供试小麦品种(系)的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在供试品种(系)中,高产型占5.3%~14.3%,低产型占19.0%~21.1%,中高产和中产型占66.7%~73.7%;通过对29个株型性状的因子分析,旗叶长和面积对不同品种(系)小麦株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经相关分析,小麦产量与倒3叶宽、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2叶基角、旗叶披垂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倒4节间长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旗叶长、穗长、倒1节间长、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3节间构成指数、倒3叶基角、旗叶披垂度与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株型性状对有效穗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综上,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型品种(系)(产量>9 000 kg·hm-2)的适宜株型指标:全生育期233~237 d,株高80.00~83.00 cm,株高构成指数>0.61,穗长7.0~7.4 cm,旗叶长13 cm左右,宽1.4 cm左右,旗叶基角<16°,倒2节间长16.5~18.2 cm,倒3节间长11.5~12.0 cm。  相似文献   
40.
2011年,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进行了分类分梳(剪)项目试验,试验地点选择在营口市的榜式堡镇、高屯镇,本溪市的本溪县.试验内容包括羊绒的分类剪绒、羊绒的分类包装、羊绒的分类机梳、无毛绒的纺织加工.试验羊只共3 349只.机梳试验选在本溪永祥绒业进行,共选各类羊绒3 580.6 kg,共梳出无毛绒1 190.94 kg.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选择辽宁绒山羊成年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成年公羊、后备公羊、育成公羊、羯羊共3 349只.具体数量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