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8年通过对黄壁庄水库增殖放流区的本底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库区游泳生物数量.生态环境、基础饵料条件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本次调查中没有捕到草、鲢、鲤、大银鱼亲体.草、鲢、鲤、大银鱼的卵和幼鱼以及敌害鱼类的调查结果也为零;浮游植物12种,平均密度为2644个/m^2;浮游动物10种,总平均生物密度为28736.6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122g/m^2;底栖生物8种.总平均生物密度44个/m^2.平均生物量35.76g/m^2。敌害生物本次调查未捕到。调查结果显示.该库区为草、青、鲢、鳙、大小银鱼理想的增殖放流场所。  相似文献   
62.
不同基因型玉米耐密植抗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平原主栽的15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作为对照处理,在灌浆期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秆基部第3节茎粗、节间长、穿刺强度、抗折力、干物质积累、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全钾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各项指标的抗倒伏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密植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为可以鉴定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的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性划分为3类,其中,先正达408等3份玉米品种表现为高度抗倒,先玉027等8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中度抗倒,农华101等4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不抗倒。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设置常规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与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在0~20 cm土层,深松处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不同施氮肥方式对中糯1号鲜食期营养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以基肥和拔节期作追肥(1:1)的施入方式有利于可溶性糖和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积累;氮肥以基肥和抽雄期追肥(比例为1:1)方式施入有利于蔗糖的积累;氮肥以基肥、拔节期追肥、抽雄期追肥(4:3:3)的方式施用,使玉米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百分含量提高。表明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中前期重施氮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土壤环境的影响,设置旋耕垄作(CK)、旋耕垄作深松、免耕、免耕深松、旋耕平作和旋耕平作深松6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细菌、土壤真菌、土壤放线菌、土壤动物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免耕深松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8.57%~31.01%、27.99%~48.76和12.32%~21.95%。免耕和免耕深松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8.33%~16.55%和9.70%~19.89%。平作深松处理土壤动物捕获量最高,免耕和免耕深松处理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表明免耕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维护。  相似文献   
66.
大棚秋冬茬黄瓜长季节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淮安市怡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引进各种类型的黄瓜品种进行试种,依据当地的消费习惯选育出系列有刺青膛黄瓜品种,品质佳、口感脆甜、高抗病虫、较耐贮藏。现将大棚秋冬茬黄瓜长季节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前期耐低温弱光、后期耐热,丰产性强,早熟,雌花节位低,前期产量高,高抗病虫的系列有刺青膛黄瓜品种。2育苗2.1配制营养土可用3份未种过瓜菜的肥沃地表土与1份腐熟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氮肥分期追施量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精准、高效地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和2016年,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追施水平为90、120和150 kg/hm2,分别以T90、T120、T150表示,在叶龄指数为30% (拔节期)、60% (大喇叭口期) 和100% (吐丝期) 时追施。追施氮肥在三个时期的分配比例设为5∶5∶0 (A1)、3.3∶3.3∶3.3 (A2)、4∶5∶1 (A3)、3∶5∶2 (A4)、2∶5∶3 (A5),设置不施氮肥为对照 (CK)。调查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土壤中0—100 cm无机氮含量,计算了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2015年、2016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两年不同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幅分别为13.88%~75.72%、13.73%~88.50%,其中T120A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幅最为明显,两年不同处理产量分别为11643、12952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时其可有效调控玉米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使玉米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45、60、75天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3.23~50.49、4.61~40.70、2.65~25.48 kg/hm2,籽粒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75天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51%~74.90%。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方面,T120A4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58%~65.01%,玉米农田中0—1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总量为123.75 kg/hm2,0—6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比例为78.33%,均处中等水平,同时T120A4处理土壤-作物系统中的氮素盈余量与损失量分别为9.94、133.70 kg/hm2,均处最低水平,有效降低了氮素淋失的风险。T120A4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较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8.66~31.53 kg/kg、11.76~26.28 kg/kg、3.54%~52.89%,且其氮素土壤依存率低于其他处理1.70%~32.64%,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吸收来自肥料氮的比例。 【结论】 综合考虑玉米籽粒产量、氮素平衡和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120 kg/hm2,在30%、60%、100%叶龄指数时期追氮量分配比例3∶5∶2是最佳的氮肥分期追施方式。   相似文献   
68.
<正>增施有机肥料能改土培肥,改善农产品品质,但由于传统有机肥料积制方式落后、经济效益较低、施用不方便而成为农民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的根本原因。有机肥施用比例的下降,一方面造成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大量堆积,养分流失,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土壤因长期缺乏有机肥料,养分失衡,地力下降。通过商品有机肥推广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并促进农  相似文献   
69.
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方式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设置旋耕垄作(RT)、旋耕垄作深松(RTS)、免耕(NT)、免耕深松(NTS)、旋耕平作(FT)、旋耕平作深松(FTS)6个处理,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苗期根系的鲜重、干重和体积。旋耕垄作、旋耕平作和免耕结合深松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未深松处理增加3.17%~15.08%,旋耕平作结合深松处理提高了玉米有效穗数、玉米净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0.
NaCl和Na2SO4胁迫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其生长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盐均对玉米幼苗造成伤害.NaCl处理下的玉米幼苗酶活性要高于Na2SO4处理,并且NaCl处理下的玉米幼苗生长受抑制较大,说明NaCl对玉米幼苗的伤害要大于Na2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