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采用泌乳盛期家兔强制断奶的方法制作乳房炎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造型后家兔体温升高,乳腺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大幅度上升且核左移,淋巴细胞比例大幅度降低,乳汁体细胞计数明显增多并出现乳腺组织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3.
脱毒马铃薯新品种阿尔法是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1989年引进,通过几年的组织培养、脱毒和种植选育,1999年选育而成,2003年10月通过青海省高原生物研究所技术鉴定,2004年2月通过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适宜青海省河湟谷地的中位山旱地及西北省区同类条件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4.
血钾型(Blood potassium pbenolype)是家畜红细胞钾浓发多态性的表型。绵羊红细胞钾浓度的多态性是由Evans等首先在英国绵羊中发现的。他们发现绵羊的红细胞钾浓度不是呈正态分布,而是呈现高血钾和低血钾两区,彼此间界限分明,互不重叠,由此可以分为高血钾(HK)和低血钾(LK)两种走型,同时证明绵羊的血钾型是受遗传控制的。  相似文献   
55.
众所周知,清热类中药对发热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热性疾病一般都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因此中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中药的抗菌作用大多十分轻微,没有什么临床意义。为了深入阐明中药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机理,人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其中,中药对内毒素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雷暴、冰雹灾害的评估分析与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内蒙古雷暴、冰雹气象资料和灾情信息资料,对近年来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发生的现状和成因、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估,针对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的防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的发展趋势、易发时段和重点防御区域,提出了未来内蒙古雷暴、冰暴灾害防御的主要任务和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7.
基于近40a阿拉善荒漠监测点气候要素和植被物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该地区1981−2019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短脚锦鸡儿、猫头刺两种豆科植物主要物候期时间的演化趋势,探讨阿拉善荒漠豆科植物物候变化的气候驱动因子,旨在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典型荒漠地区植物物候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近40a监测点平均气温为8.8℃,并以0.46℃10a−1的趋势显著上升(P<0.01);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136h,以约98h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P<0.01);年降水量平均为159.0mm,呈波动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9.08mm10a−1(P<0.05);(2)研究区短脚锦鸡儿、猫头刺的返青期、开花期明显提前,黄枯期略有推后,整个生长季呈延长趋势;短脚锦鸡儿、猫头刺多年平均返青期日序分别为898、9010,开花期日序为11610、13116,黄枯期日序为30810、31510;(3)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短脚锦鸡儿和猫头刺物候期变化主要受到气温的限制,日照时数对两种植物的返青期略有影响,降水量仅对短脚锦鸡儿黄枯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8.
59.
对贵州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发病规律及其对乳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0.
本文旨在研究呼伦贝尔市1961—2018年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以期为当地气象生态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基于呼伦贝尔1961—2018年1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及偏相关系数等方法,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了呼伦贝尔58年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1961—2018年,呼伦贝尔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变化在320~771 mm,整体上呈现条带状自东北向西南、东南两个方向递增;夏季潜在蒸散量平均值最高,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2)年均潜在蒸散以2.3 mm/a的速率增加,并在1998年发生突变,之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3)西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区和岭东农业区增加趋势明显高于中部大兴安岭林区;(4)呼伦贝尔潜在蒸散的变化主要与风速、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呈现负相关,和平均气温、气压呈现正相关;影响年潜在蒸散的主要因子为相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结合潜在蒸散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合理规划水资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评估及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