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在文献回顾和比较优势理论前沿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小麦在2003-2009年的种植面积、产量、各地区比较优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进而结合当前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研究了采用5个种植密度对安玉13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产量经济性状,达极显著差异。(2)A3、A4、A5的株高、穗位高随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茎粗、穗长、穗粗、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病害、空株率、倒伏倒折率逐渐加重。(3)A2是最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豫北地区夏玉米草害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夏玉米田草害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表明 :杂草本身的特性 ,麦垄套种 ,单一使用农药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引渠灌溉面积增大和管理粗放是草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经过几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 ,摸索出一套以生态防治为基础 ,包括农业、机械、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杂草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每当种植季节来临,面对诸多的玉米品种,农民朋友却无从选择。在这里建议从如下几方面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15.
以7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材料,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对其11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利用价值和利用前景,结果表明,济麦20在现有的强筋小麦用种中是最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上发生很普遍而又非常严重的病害,并且这两种病害在病原和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区别这两种病害对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灰包、黑疽,或乌霉,是由孢子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系统性病害。近两年,此病发生普遍且严重,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分布虽不如黑粉病普遍,但危害程度却远大于黑粉病。玉米黑粉病,俗称黑瘤子,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灰包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但危害程度则因地区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同异分析方法在玉米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同异分析方法对16个参试杂交种进行了13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切实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逐步实施,我国种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逐步活跃,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实践证明,《种子法》的实施对规范种子生产和种子经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可靠的法律保证,确保了我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打破了我国种业长期以来画地为牢、垄断经营的局面,一大批农业科研单位和民营种子企业伴着《种子法》实施的东风,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我国种业市场上,为种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迅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多年的生产、经营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倒伏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国各地发生相当普遍,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季节多暴风雨的地区,更容易引起倒伏。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三种: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茎秆长的细长,植株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及病虫危害,遇风引起的茎秆折断。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1玉米倒伏的原因1.1种植密度不合理在玉米播种和玉米间定苗时,不…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播种结构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化趋势。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改进后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测定了河南省各地市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稻谷和薯类)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和玉米具有比较优势,稻谷、谷子、大豆和薯类都不具有规模优势;小麦、谷子、薯类具有明显效率优势,稻谷、玉米、大豆具有较弱效率优势;小麦、玉米具有综合优势,稻谷、谷子、大豆、薯类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省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面临的形式,并提出了调整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