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9篇
  9篇
综合类   28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碾米机 1.开机准备。打开机盖,调好米刀与辊筒的间隙,一般可使进口端间隙为2~3mm,出口端间隙为4~5mm,并检查米筛是否完好,碾白室内有无异物。然后关上机盖,用弓形夹夹紧螺栓,将机盖和方箱紧固,把进口闸板关好,再将稻谷倒入料斗,但出口闸板必须有一定的开度。 2.运转。启动动力,带动米机空转,仔细观察运转是否正常,然后将进口闸板慢慢拉开,并调节出口闸板(必要时亦可调米刀)至米的质量达到要求为止。 3.停机。稻谷碾完或需中途停机时,必须先关好进口闸板,再运转约1min后才能关闭动力,停止运转。  相似文献   
12.
在阴雨天等光照较差的情况下,水蚤大量繁殖,浮游植物减少,使鱼塘溶氧因光合作用减少而降低,破坏鱼塘的溶氧的供需平衡,易产生水质恶化现象,有些地方称“水反”现象。这时鱼塘中溶解氧往往在1.5毫克/升以下,导致鱼类产生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双轴旋耕碎土试验台设计与分层耕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耕作试验台难以满足双轴耕作部件测试的需求、室内测试重塑土难以反映作业现场真实环境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集前轴正转抛土、后轴反转碎土功能于一体的双轴旋耕碎土田间移动式试验台,可实现前后刀轴相对位置及转速比的实时调整。阐述了整机工作原理,分析了前后刀轴相对位置的调节范围、碎土刀轴位置调节机构结构参数、旋耕刀轴调速装置的运动参数,计算并选型了碎土刀轴调速系统、功耗测试系统中液压及电气元件。为提高分层耕作质量同时降低作业能耗,以前期研究的双轴起垄机的双轴旋耕碎土关键部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分层旋碎的田间试验,并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以两轴水平间距、垂直间距、碎土刀轴转速为影响因素,以双刀辊作业平均功耗、表层5 cm土层的碎土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各因素和平均功耗、碎土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平均功耗、碎土率的显著性,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平均功耗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平间距、碎土刀轴转速、垂直间距;各因素对碎土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平间距、垂直间距、碎土刀轴转速;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水平间距为570mm、垂直间距为96mm、碎土刀轴转速为340r/min,对应的平均功耗为17.92 kW、碎土率为91.65%,且各评价指标与其理论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双轴旋转耕作部件性能测试试验台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多因素多水平的测试需求,为双轴旋转型耕作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0~2008年4月21日~10月20日≥10℃积温资料,对河北省棉花熟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中熟区向北大幅度扩展,中早熟区北移而面积缩小,早熟区向北扩展。通过河北省由南向北三个地区种植不同熟性品种试验发现,在覆膜条件下,同属中熟棉区的冀南应试种中晚熟品种,而冀中应种植中熟品种,作为早熟区的冀东应种植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棉花苗期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在滨海重度盐碱地棉田增施土壤改良剂沸石(FS)、石膏(SG)、生化制剂康地宝(KDB),测定棉花苗期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情况,并对苗期0~40 cm土壤含盐量、含水率、土壤容重和pH值进行分层测定.结果表明,与无任何改良措施的对照(CK)相比,FS处理各土层含盐量均降至2.00 g/kg左右;SG处理各土层土壤容重降至1.12~1.45 g/cm3;KDB处理各土层含水率无明显降低,pH值下降至8.0以下.3个处理棉苗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大15.6%~35.6%,叶片NPQ降低了7.3%~16.7%; FS处理下叶片LAI、干质量和光合参数分别增高59.3%、36.7%和31.8%~75.4%;SG处理根冠比增大78.6%;KDB处理SPAD值和Fv/Fm、Fv/Fo、φPSⅡ、ETR、qP等参数分别增高21.9%和7.8%~55.5%.3种土壤改良剂均能明显改善滨海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但其影响方式不同:沸石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改善了叶片光合特性并促进其生长;石膏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根冠比;康地宝有效保持了土壤水分并明显降低pH值,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优化了叶绿素荧光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河北省中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棉区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粮棉轮作种植模式下玉米季的适宜施肥量,为生产上实现经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N、P_2O_5、K_2O施用量均分别设置0、75、150、225、300 kg/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各肥料不同施用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施N量为225 kg/hm~2时所有指标值均最高,在施N量≤225 kg/hm~2时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逐渐显著提高,而施N量225 kg/hm~2时产量增加不再明显;随着施P_2O_5量的增加,玉米百粒重和产量呈略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同施肥量处理的调查指标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施K_2O量的增加,玉米穗粒数和产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不同施肥量处理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在当前粮棉轮作模式下,玉米季适宜的施肥量为N 225 kg/hm~2、K_2O 75 kg/hm~2,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7.
以4种野生豆科牧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e)、罗马苜蓿(Medicago romanica)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种子在绵羊消化道作用前后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变化以及在绵羊消化道内的运移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4种种子排放过程均符合高斯模型,且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排放峰值均出现在饲喂后24~36h,罗马苜蓿种子排放峰值则出现在18~30h。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和罗马苜蓿种子总回收率分别为14.513%、4.463%、10.811%、4.608%,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36.3、29.6、31.2和31.9h。除苦豆子外,其它3种植物种子在经过消化道后单粒重显著降低(P0.05),4种种子消化后的形状指数较经过消化道前显著减小。经过绵羊消化道后种皮颜色加深,纹理模糊,出现褶皱及明显侵蚀斑。与经过消化道前比较,4种植物种子经过消化道后的发芽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发芽率提高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段在消化24~48h后。消化道作用可有效打破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罗马苜蓿种子的硬实,4种植物种子均可通过绵羊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汀苏盐城市盐都区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同实施中.创新了淡水小尼虾池塘一年双茬健康养殖新模式.即利用现有的“一塘双荏”青虾、罗氏沼虾等技术.冉根据淡水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苦草,俗称水韭菜,毛鱼尾子等,是野生沉水植物,苦草根生泥中,茎叶全被水淹没, 多在开花时挺出水面,分布在水深1m处,透明度大时分布水深增大,最大可达6m左右,失水后苦草很快枯死。 池塘养鳅种植苦草有三大好处:一是苦草为泥鳅营造良好栖息、隐蔽生态环境。二是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我们进行了芦滩苇鱼藕立体开发试验,即深水区养龟,高滩地方保留芦苇,不深不浅的地方植藕取得了显著效益,为芦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