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三十个紫斑牡丹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盘珍""玉瓣绣球""夜光杯"等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9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紫斑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适合洛阳地区生长且具有较好观赏性的紫斑牡丹品种,探索科学的牡丹品种综合评价体系,为牡丹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的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中有20个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618 6),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其中,"紫海银波"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812 2),综合性状最优;其次是"绣球红"(r=0.748 8)和"夜光杯"(r=0.729 6),综合性状优良;而"淡容装"关联度最小(r=0.531 7),综合性状最差。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说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紫斑牡丹进行性状综合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对中国现有11种牡丹野生种的主要性状及分布范围进行介绍;对牡丹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对牡丹濒危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对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为今后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2014年从山东省引进火龙果品种“珠龙”,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嘉峪关市、酒泉市进行日光温室栽培试验,经5年观察,该品种表现易种植,抗逆性强,极少发生病虫害,栽培管理省工省力;果形端正美观,果面光洁,品质佳,风味好,深受消费者喜爱;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定植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第3年667m2产量3000kg,丰产稳产,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是河西走廊发展设施农业的优选果树树种。  相似文献   
44.
菊花作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观赏性突出、用途广泛,造型艺菊栽培更是菊花最常用栽培应用方式。对常用造型艺菊的类型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造型艺菊栽培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用‘黑花魁’作为亲本材料充分开展杂交工作,对其杂交亲和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①‘黑花魁’花粉体外萌发率较高;②‘黑花魁’作为母本,有一定结实量,其平均结实率为5.66粒/朵;③‘黑花魁’作为父本,与中原、西北、日本品种群牡丹杂交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87粒/朵、13.50粒/朵、5.93粒/朵,而与野生黄牡丹、紫牡丹杂交的结实率为0.40粒/朵,与欧美品种群牡丹‘海黄’、‘瑞农’和芍药组实生芍药杂交不亲和。旨在为黑色系牡丹品种的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使牡丹能够达到最大的生长量及最佳的观赏效果,探讨不同疏蕾时期及方式对牡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圆桃期前后疏蕾且疏去花蕾上部约2/3,对牡丹生长影响较小,可保证牡丹营养充足,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47.
油用牡丹是一种高品质油料植物,近些年市场需求旺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相较于其他油用作物,其产业化发展中仍存在适应性高产品种缺乏、无性繁殖速度慢、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不完善、高产栽培技术不成熟等制约因素.该文介绍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油用牡丹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国内外配电网技术的发展潮流,在雄安新区电网建设中,从坚强网架结构、智能配电系统、智能配电装备、智能运维技术等方面进行展望,旨在通过吸收最领先的理念、应用最先进的技术,为雄安新区提供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49.
高昌西州时期,随着吐鲁番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政权发展,以及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当地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水利的开发、利用、管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重视施肥和休耕制度为表现的耕作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工具趋于多样化和实用化,这些都促进了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0.
对葡萄病虫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防治的田间管理技术,以供葡萄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