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在一次性基施纯氮4kg/667m2条件下,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此外,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水稻品质,生物有机肥处理与尿素处理相比提高了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增加了蛋白质含量等。  相似文献   
52.
加工番茄几种播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红色产业在新疆的蓬勃发展,加工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完善,特别是播种技术不完善,导致加工番茄产量不稳定,且病害严重。笔者根据近几年生产管理经验,对加工番茄目前采取的几种播种方式作以下探讨,供参考。1 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是利用冬前准备好的塑料大棚,3月初开始育苗,每平方米用种量1 3g。4月中上旬苗龄达40天,幼苗2叶1心时分苗,4月底5月初地温稳定在1 0℃以上时定植,7月2 0日左右即可上市。1 .1 存在的问题育苗移栽普遍存在着病害严重、产量不高、早衰、成本大(主要指种苗成本和水费)等问题。分苗不及时,…  相似文献   
53.
2009年姜堰市沈高镇双徐农场早熟晚粳-扬粳4038高产攻关方平均产量为达786.3kg/667m2,对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王显  刘俊  肖跃成 《耕作与栽培》2012,(3):46-46,23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表明在基施缓释肥20~80kg/667m2范围内,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有机稻谷的产量也呈现了显著增加趋势,80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504.2kg/667m2。而667m2效益及新增效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60kg/667m2处理的效益最高3 139.4元/667m2。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经济投入产出量来看,以基施缓释肥60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55.
采用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进行稻鸭共作搁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搁田相比,搁田处理株型协调,稻株抗倒性增强,穗粒数显著提高为141.70粒,比不搁田处理多5.45粒;结实率、千粒重比不搁田分别提高1.65个百分点和0.23g;产量比不搁田增加377.25kg/hm2,增幅为5.4%;经济效益提高了2 608.1元/hm2,增幅5.84%。  相似文献   
56.
泰州市慈姑黑粉病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泰州地区慈姑黑粉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介绍黑粉病在慈姑上的主要症状,并结合泰州情况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7.
植保无人机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植保无人机和人工电动喷雾器2种不同施药方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防治效果、实际产量及最终效益均优于人工电动喷雾器防治。植保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传统喷雾设备防治作物病害,从而达到省时、省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为筛选出对Cr<'6+>具有较高抗性和吸附能力的菌株,采用了平板涂布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筛选,研究不同pH值、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r<'6+>初始浓度条件下菌株对Cr<'6+>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等温线方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抗性和吸附能力的菌株(L4);L4菌株在pH 2.0、温度30℃、吸附时间6 h、吸附剂用量6 g/L、Cr<'5+>初始质量浓度20 mg/L的条件下,对Cr<'6+>的吸附率达88.5%,吸附量为2.95mg/g.数学模型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L4菌对Cr<'6+>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9.
为发挥早熟晚粳品种南粳44的高产潜力,提高南粳44在本地区和同类生态地区的产量水平,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及理论为指导,对南粳44在机插条件下的高产和超高产形成规律及技术进行定量化探究;并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建设百亩方进行检验,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南粳44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0.
氨挥发是稻田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紫云英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对于合理利用绿肥以及稻田化肥减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麦轮作常规施氮(M)为对照,在紫云英旺长期(F1)、始花期(F2)、盛花期(F3)和初荚期(F4)翻压还田并减少稻季20%的化学氮肥用量,研究了紫云英不同时期还田部分替代化肥对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氨挥发损失总量随紫云英翻压还田时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较对照显著减少.F3、F4、F2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显著高于F1处理,但与对照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1、F2、F3、F4处理间氨挥发排放强度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翻压还田时期造成了紫云英干物质质量和氮素养分还田量的差异,最终影响了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减少化学氮肥的投入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氨挥发.说明,紫云英还田应选择在盛花期至初荚期进行,并减少稻季20%的化学氮肥用量,可在确保水稻高产前提下降低氨挥发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