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病害之一.前期鉴定发掘的水稻资源材料Y238对白叶枯病具有广谱抗性,其衍生的以IR24为遗传背景的基因导入系CBB30I保持了广谱抗性.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CBB30I与感病品种IR24间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RT-PCR分析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经反向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测序和GenBank中BLAST比对,结果共获得29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其中有3个功能未知基因.半定量RT-PCR进一步验证了抗感病品种间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根据MIPS(Munich Information Center for Protein Sequences)功能分类系统推测,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了CBB30I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信号传导和蛋白合成与修饰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EST标记及其在分子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 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的数据,筛选并合成12个EST标记的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检测,找到2个在CBB23与JG30间有多态性的EST标记,C189和CP02662。用该标记对F2群体中的571个感病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EST标记位于Xa23基因的两侧,C189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0.8cM;CP02662靠端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1.3cM。将C189成功用于水稻分子育种实践,标记辅助选择的正确率接近100%,已培育出3个将Xa23基因与高产、优质、抗褐飞虱等性状聚合的水稻恢复系。  相似文献   
13.
聚合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三系不育系R106A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杂交水稻的多数不育系不抗白叶枯病,携有单个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品种易于丧失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将两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不育系中,进行抗性改良。用育成的抗3418S(携有Xa21)为受体,CBB23(携有Xa23)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1次回交和3次自交,采用足够大分离群体在分蘖前期进行接种初筛,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复筛,确认了目标基因的聚合,实现了均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Xa21和Xa23基因间交换重组,获得双基因纯合稳定的新品系R106。又用我们育成的矮败型不育系5801A进行转育,杂交一次后,向保持系(轮回亲本)定向选择,经回交3次迅速稳定,所育成的不育系及保持系对中国的7个病原型代表菌株均表现全生育期高度抗病,可能会大大延长其抗性寿命。并讨论了改良不育系抗性的研究方法、回交次数和选择世代等问题。论。  相似文献   
14.
携有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1993~1998年,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与携有Xa23的抗性供体H-4杂交,JG30/H-4的F1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5F4,各世代均用与目标基因Xa23相对应的专化小种菌系P6人工接种鉴定,同步进行株型和农艺性状选择,直至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类似其轮回亲本。比较了CBB23 (携Xa23) 和IRBB21 (携Xa21) 对20个菌系包括10个菲律宾小种、3个日本小种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的抗谱,Xa23抗所有20 个菌系; Xa21 抗19个菌系,对菲律宾10号小种则高度感病。用近等基因系CBB23构建了JG30/CBB23组合的F2分离群体,通过SSR标记筛选,初步将Xa23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进一步筛选出3个与Xa23更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其中的APKj23与Xa23之间的图距约为1.0 cM。并报道了在抗病育种中已有效的应用了携有Xa23的近等基因系 CBB23。  相似文献   
15.
卿军  周红英  王春连 《广西农学报》2010,25(1):99-101,107
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的要求,是农业部门履行法定职能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广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多黄单胞杆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子注入到寄主细胞中,引起寄主的免疫反应或感病。最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Ⅲ型效应子作为致病因子或激发子同寄主互作的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黄单胞杆菌Ⅲ型效应子的分类及avrbs3、AvrRxv/YopJ、XopN、XopD家族的主要功能,重点介绍了Ⅲ型效应子的酶活性功能在同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XopD的SUMO化作用;AvrBs3家族效应子在调节寄主基因转录方面的作用;XopN抑制PAMP介导的植物免疫反应的功能等。论文还对一些研究深入的Ⅲ型效应子及其与寄主的互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讨论Ⅲ型效应子的研究对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影响及重要意义,并对Ⅲ型效应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基因聚合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实践证明,培育抗病虫品种是控制水稻病虫害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总结了目前已报道和定位的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情况,指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类型抗病虫基因到同一品种,可以提高品种抗性、拓宽抗谱,是水稻抗病虫品种培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分析比较,推测水稻抗源C4059含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6(t)。将水稻抗源C4059的白叶枯病抗性转育到IR24遗传背景下,培育近等基因系并借助分子标记将其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以IR24/C4059的1个F3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借助SSR、EST标记对Xa36(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找到13个与Xa36(t)连锁的标记,最近的4个标记RM2136、RM7443、RM1233和RM224与目标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3.8、1.9和1.3 cM。其中标记RM2136和RM7443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标记RM1233和RM224位于目标基因的另一侧。【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将基因Xa36(t)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附近。  相似文献   
19.
Xa21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包括与Xa21基因相对应的白叶枯病鉴别小种P6在内的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我国7个病原型,对通过农杆菌介导的8个不同遗传背景的Xa21转基因品系,及其不同世代的植株,进行接种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Xa21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呈现显性,并且在转基因后代中可以稳定遗传,且保留其广谱抗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Xa21的抗性表达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16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苗期和孕穗期对21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苗期和孕穗期都表现抗病。同时对3个不育系与其中5个株系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组合在苗期表现抗或中抗,在孕穗期表现抗。对其中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2个组合产量略低于对照两优培九,其余4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用于测配的3个株系C6201、C6271和C6351有望作为杂交稻恢复系在生产中应用。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