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植棉导致的地膜污染特别严重.因此,培育无膜棉,改善土壤,提质增效的技术有待研究.该研究以10个新疆棉花品种为参试材料进行无膜栽培试验,通过分析产量和纤检品质来选育优势材料.结果表明,NK25-36、新陆中41号和闫抗1号等3个品种在无膜栽培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优势,为无膜栽培或者亲本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王刚  韩焕勇  王旭文  陈兵 《中国棉花》2021,48(10):21-24
2020年以新陆早74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了甲哌钅翁和氟节胺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使用2种化学打顶剂后棉花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都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中剂量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蕾铃分配比最佳,同时中剂量处理的株高、单株果枝数、皮棉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本研究初步明确了2种化学打顶剂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并证明了化学打顶替代人工打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早熟陆地棉基于性状主成分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将12个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6.443;,可以反应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用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计算两组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发现P1.1与P2.5,P1.4与P2.3、P2.5,P1.5与P2.2、P2.4的遗传距离最远;P1.1、P1.2与P2.1、P2.6,P1.6与P2.6的遗传距离最近.用SSR扩增结果计算两组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发现P1.1与P2.1、P2.2、P1.2与P2.1、P2.2,P1.3与P2.4的遗传距离最远;P1.1与P2.3、P2.6、P1.2、P1.6与P2.6,P1.6与P2.1的遗传距离最近.这两组遗传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15).[结论]早熟陆地棉基于主要性状主成分和SSR分子标记结果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建议在选配亲本时同时考虑亲本间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44.
简单介绍了新陆早67号的选育过程,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5.
棉花化学打顶剂在新疆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新疆应用棉花打顶技术的现状,综述了目前棉花化学打顶剂的试验研究和大田示范推广应用概况,并分析了在新疆使用化学打顶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升和完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  相似文献   
46.
棉花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不例外。该文就我国棉花转基因育种方面的研究作简要综述,主要包括抗虫性改良、抗病性改良、抗除草剂性状改良和品质性状改良等,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7.
新陆早44号杂交棉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主要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标杂A1相比较,新陆早44号生育期和平均叶片功能期缩短,株高日增量在出苗后15 d内较小,而后期迅速增大并且约提前3 d达到高峰期,现蕾发育速度较快,始节位和始节高极显著低于标杂A1,株高和衣分显著低于标杂A1,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显著高于标杂A1。因此,从产量、早熟性等方面权衡,新陆早44号更适合新疆北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48.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在该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对25个棉花品种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统计,利用其变异系数(CV)对各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研究各表型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果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小。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铃数呈正相关。果枝数与铃数呈显著正相关,铃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始节位与果枝数呈负相关,与铃数呈负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果枝数和铃数与产量的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把这25个棉花品种分为2类,类型1包含19个品种,具有株高较高,始节位较低,果枝数较多的特点。类型2包含6个品种,具有株高较矮,铃数较少,单铃重较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