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366篇
农学   232篇
基础科学   196篇
  171篇
综合类   1462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842篇
园艺   382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崇明东滩的长江口典型芦苇湿地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对研究样地冬春季土壤呼吸及表层土壤温度、含水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刈割期和还田处理对湿地芦苇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刈割且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强度,而早期刈割且不还田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强度。湿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呼吸与表层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而与表层含水量的关系较低,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8%~93%,表明不同的管理措施可显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碳排放。  相似文献   
152.
以放线菌WS-22011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摇瓶发酵和发酵罐发酵两种不同发酵方式下WS-22011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及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确定WS-22011最佳发酵方式及兼顾代谢产物多样性、产量的最佳发酵时间。结果表明,对于WS-22011菌株来说,在发酵罐发酵和摇瓶发酵两种发酵方式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多样性基本一致,两种发酵方式均可以保证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产量,但次生代谢产物最大总产量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异,从节约时间及成本考虑,可首选发酵罐发酵;而如果需得到所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则首选摇瓶发酵,且发酵时间需适当延长。通过制备分离得到了4个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LC-MS分析结果表明为碰撞霉素。  相似文献   
153.
报道了福建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一新纪录种短葶无距花(Fordiophyton breviscapum(C.Chen)Y.F.Deng&T.L.),该种仅在广东省和湖南省有过报道.本文提供了该种的形态描述及照片,引证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单作和混作栽培方式及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水分胁迫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土壤(燥红土和变性土)玉米(Zea mays L.)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一定的水分胁迫范围内,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但过度胁迫时,酶活性降低;②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燥土和变性土上生长的玉米叶片的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略有差异,这与二者的土壤物理性质有关;③施肥处理[T(N100 mg+P2O5*#170 mg+K2O 60 mg/kg干土);Z(NPK+Zn10 mg/kg干土);M(5.2 g干牛粪/kg干土+NPK)]和栽培方式对玉米叶片的酶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5.
提取已鉴定的A型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贵州分离株的染色体DNA,经酶切回收分子长2~4kb的DNA片段混合物,将其插入质粒载体pUCl9中,并转化至E.coli JMl09,通过Amp抗药性和显色反应的选择,再提取阳性重组细菌质粒进行探针检测、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筛选出含魏氏梭菌α-毒素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经溶血与溶血抑制试验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重组E.coli的表达产物符合α-毒素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6.
以两个假设为基础,推导出了谷物刚要发生回弹时拨禾轮轴的最大前移量和作用范围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应用EXCEL软件中的单变量求解法,算出了拨禾轮的常用工作参数。并对影响谷物回弹的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57.
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和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寄生于牛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原虫病,以高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严重地影响着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性能.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新疆也是病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8.
为探明不同处理条件下红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苗期生长规律,提高红榉种子的发芽率,本实验主要进行了以下6种处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20h,浓H2SO4分别处理10min、20min、30min,40℃、60℃、80℃、100℃下分别水浴处理10min、20min、30min,不同种源地、不同基质、层积处理。结果表明,(1)采自常州水泡4天的红榉种子出芽率最高为100%,播种在蛭石中的常州干种子出芽率最高为93.33%。(2)清水浸泡4天后经60℃水浴处理20min的红榉地径最大为14.55mm,GA3浓度为50mg/L时处理的红榉干种子地径最小为6.08mm。(3)采自江苏沭阳经层积处理的红榉种子苗木最高为116.80cm,清水浸泡4天后的红榉种子经60℃水浴30min时苗高最小为70.50cm。红榉种子小、种皮薄,其种皮结构对种子吸水无严重障碍[1],但萌发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的刺激。不同处理对红榉种子的发芽率、苗高、地径、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9.
长林油茶系列良种经8年推广种植,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推广种植面积达24 453hm^2,经济收益累计达47 418万元。覆盖5个地州11个县,86个街道、乡镇,454个行政村,涉及受益农户达71 307户,贫困户达18 012户,项目区覆盖农户率达81.5%。大力良种推广,为林农得到增收增效,建立了绿色银行,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促进了贵州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60.
【目的】研究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饱和导水率的变化,为控制滇西南地区坡地水土流失提供参考。【方法】以滇西南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荒草地、茶地、烤烟地、玉米地、甘蔗地、澳洲坚果地)坡地为研究对象,测定6种坡地不同坡位(坡上、坡下)和土层(0~15,15~30 cm)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水分穿透曲线、大孔隙特征及饱和导水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结果】(1)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坡位和土层深度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2)滇西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的土壤水分出流速率先增加,都在90 s之后基本趋于稳定。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出流速率表现为玉米地>荒草地>澳洲坚果地>茶地>甘蔗地>烤烟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半径、面积比与平均体积存在明显差异。荒草地、茶地、玉米地、澳洲坚果地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甘蔗地、烤烟地土壤大孔隙平均半径变化则相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面积比与平均体积由大到小均表现为玉米地>荒草地>澳洲坚果地>茶地>甘蔗地>烤烟地。(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差异显著,其中玉米地和荒草地饱和导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坡地。(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土壤大孔隙密度、平均体积与饱和导水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平均半径与饱和导水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大孔隙平均体积与稳定出流速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地表层(0~15 cm)和上坡位土壤大孔隙半径大、联通性好,更有利于土壤的滞水减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