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2篇 | |
综合类 | 57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31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广东晒黄烟在烤烟型卷烟配方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广东晒黄烟在烤烟型卷烟叶组配方中的应用,选用连选一号、中密合、81-26、青梗-4等4个广东晒黄烟品种,分别在广东连州、封开、南雄等地种植,按当地传统调制工艺进行调制。对其原烟物理性状、主要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评价;以江西中烟工业公司某两类烤烟型卷烟为对照,通过替换或添加广东晒黄烟、提高膨化烟丝掺配比例,开展叶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物理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香型均为似烤烟型,风格显著或较显著;广东晒黄烟可在烤烟型卷烟配方中作为主料烟或调味料使用,最佳使用比例为5%~8%,同时提高25%~33.3%的膨化烟丝使用量,能丰富香气,提高烟气浓度、满足感和余味舒适感,保持卷烟香型风格不变,或略具晾晒烟香韵。在卷烟工业应用中,应根据晒黄烟品种的质量特点确定其在叶组配方中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132.
133.
利用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内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计算方法,对区域内近50a(1961—2010年)地表干燥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区域内存在极湿润区、湿润区、亚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PER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自南向北逐渐上升的特点。区域内极湿润区、湿润区、亚湿润区和半干旱区PER的年际变化趋势分别为0.01·10a-1、0.04·10a-1、0.06·10a-1和-0.02·10a-1,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在湿润区、亚湿润区大部分地方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而在半干旱区有暖湿化的趋势。区域东部PER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上升,区域西部在降水量增加的情况下,PER仍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蒸散量增加,且蒸散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了降水量增加的幅度;而处于半干旱区的青海省循化县,由于可能蒸散量的上升趋势和降水量的增加趋势非常接近,故其变化最小,有暖湿化的趋势。暖干化已经对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内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4.
13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的分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12年,进行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地区草地状况的调查,禾草-矮嵩草群落是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的典型地带性植被,对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小嵩草群落采取封育或减牧后,均可恢复到禾草-矮嵩草群落,但由于退化程度的不同,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差异。青海果洛地区高寒草甸多处于以小嵩草群落草毡表层剥蚀和杂类草-黑土型退化草地演替阶段,玉树地区处于矮嵩草群落向小嵩草群落的演替阶段,祁连山区处于禾草-矮嵩草群落,藏北高原则处于矮嵩草群落向小嵩草群落转化期或正常小嵩草群落时期。禾本科、莎草科等可食牧草逐渐减少和杂类草盖度急剧增加的趋势反映了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基本特征,草地退化造成了土壤容重增加,且表层土壤对放牧的敏感性高于底层,土壤0~10,10~20和20~40 cm容重分别增加了(0.50±0.08) g/m3,(0.16±0.07) g/m3和(0.04±0.03) g/m3。同时,有机质大幅降低,其降低幅度高达19.3%~53.2%,并随着土层的加深,降幅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136.
陇南山区退耕还林的效果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工程。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交错,降雨分布不均,易旱易涝,是甘肃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陇南市9县(区)中有7个县(区)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195个乡镇中有182个乡镇是贫困乡镇,3237个村中有2106个村是贫困村。近年来,因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陇南山区群众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7.
利用发酵处理过的松、杉木屑制备金针菇原种,菌丝吃料比阔叶树杂木屑培养料快;通过加入20%的阔叶树杂木屑规模化栽培金针菇,结果每批菇的生长期比传统的阔叶树木屑料缩短3d,产量相当,菇体洁白、柄圆、肉质厚,生物转化率达到了100%。通过金针菇栽培,为松、杉木屑找到了合理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8.
Reid系*PN系培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设计方法,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株高、穗高、穗长、穗粗、结实长、穗行数、行粒数、小区产量、百粒重、出籽率10个性状的GCA和SCA。结果表明:用PN群系改良Reid系,随5003遗传基础增加,改良新系配合力有所增高;采用相同的选育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主要取决于该自交系选育的基础组材;优中选优(优系×优系)能够使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累加、超亲。 相似文献
139.
利用甘南牧区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牧区四站逐月ET0值.通过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及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甘南牧区ET0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高原上气象因子与ET0的相关性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甘南牧区各县ET0年际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达8.8~ 19.5mm/10a;1985年以前有明显的准10 a周期,2000年到2010年间出现了准5 a周期;在90年代以后的20年中上升更快,并于1996年以后出现了突增.牧区ET0夏季最大,并且逐年上升最快;冬季最小,逐年上升最慢.牧区ET0的空间分布不均匀除了与当地高原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性有关外,还与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