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为了完善实验教学,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的原则,对旧的探究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完善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科研技能提供了条件,为其他高校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一种新模式,学生评价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2.
目的对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县(市)进行一次全面的基本情况调查,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血防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农业部2004~2008年农业血防工作实施方案及制订省的血防措施提供科学根据;方法由省家畜血防站组织有关专家讨论制订调查方案,组织并参与疫区各县(市)召开血防动员大会,要求严格按调查方案开展工作;结果全省疫情呈回升趋势,湖区血防形势仍然严重,山丘地区存在疫情反弹的潜在危险,农村卫生状况及农民的生活、文化水平,血防知识及自我防范的意识需进一步提高;结论增加血防投入,健全血防机构,实施以查治病畜和“四个突破”技术与主体的防治策略,控制畜源性传染源,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83.
我国动物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在消灭血吸虫病的征程中,广大动物血防工作者紧跟国务院的血防部署,战斗在农业血防的第一线,在消灭我国2/3以上血吸虫病疫区的工作中,成绩卓著。随着我国血防工作的步步深入,血防工作的难度也在逐步加大,现有的流行区,不仅是自然环境复杂的大湖区和大山区,而且也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4.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利用网络环境搞好图书馆信息的发布、检索和利用,也成为图书馆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5.
2014-2015年在陕西汉中平川稻区开展超级稻品种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对其丰产性、生育期、抗病抗倒伏性以及米质等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筛选出Y两优5845等3个适宜汉中种植的超级稻品种,通过示范种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明不同土壤改良条件下火龙果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变化的生理机制,为火龙果在不同土壤的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选取当地主栽品种紫红龙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黏土配以不同比例(0,20%,40%,60%)的河沙为盆栽基质,研究不同黏土河沙配比下火龙果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特性变化的生理机制。【结果】含河沙40%的黏土较其他配比土壤火龙果结果期枝条宽度、厚度和茎围均最优,增幅范围分别达12.45%~38.45%、2.93%~71.56%和0~4.75%;新枝和根生物量均最大,与其他配比土壤相比,分别提高12.15%%~58.91%和5.88%~38.46%;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最高,较其他配比土壤分别提升3.19%~42.87%、21.43%~41.67%和3.19%~42.68%;各处理间火龙果根系形态无明显差异。7月(除综合能指数)、8月、9月、10月(除气孔导度)含40%河沙黏土火龙果枝条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标(PIABC)、综合性能指数(PItotal)及气孔导度(Gs)均达峰值。【结论】含河沙40%的黏土有利于火龙果枝条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及光合色素生成,可明显增强枝条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