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菌株的鉴定及对黄胫小车蝗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粘虫自然病死虫尸中分离到一株产紫红色色素的昆虫病原菌HBZBS-1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血清型为O-6型。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胫小车蝗有很高的杀虫毒力,蝗虫感染4d后的死亡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2.
采用Bt预处理和Bt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方法,研究了感染Bt的铜绿丽金龟幼虫对辛硫磷、毒死蜱的敏感性变化及幼虫体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Bt预处理时间和感染剂量的增加,铜绿丽金龟幼虫对化学杀虫剂敏感性显著增强,20μg/g的Bt预处理3和5d后,对辛硫磷和毒死蜱的敏感性分别提高1.96、3.28倍和6.71、16.14倍;80μg/g预处理对辛硫磷和毒死蜱的敏感性分别提高了10.22、27.10倍和13.03、51.33倍.Bt与化学杀虫剂混用后,该幼虫对两种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大幅度提高,Bt分别以1:50和1:200与杀虫剂混用时,铜绿丽金龟幼虫对辛硫磷和毒死蜱敏感性分别提高6.06、4.00倍和16.05、12.78倍.经Bt预处理后,金龟子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与对照相比略有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棉铃虫微孢子虫Nosema sp.与杀虫剂混用的效果及其机理,采用感染饲喂和微量点滴法,研究了感染微孢子虫的棉铃虫幼虫对辛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变化.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LC50之比为4.855,对溴氰菊酯LC50之比为7.953.随着微孢子虫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的增加,棉铃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感染微孢子虫5天,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的LC50之比为3.278,与感染3天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当剂量为107个孢子/mL时,健康幼虫与感病幼虫对辛硫磷的LC50之比为4.090.经微孢子虫处理后,棉铃虫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均增高.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别在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和小麦播种前土壤翻耕后进行水平和垂直取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水平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翻耕对其水平分布影响不大; 小麦收获后翻耕前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垂直分布主要分布于5~10cm处,占取样深度土层孢囊总数量的35.8%,翻耕后燕麦孢囊线虫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15cm的土层发生变化,0~10cm的孢囊数量下降而10~15cm的孢囊数量增加。在0~20cm土壤中,翻耕前与翻耕后孢囊数量分别占孢囊总数量的89.4%和88.6%。  相似文献   
55.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相对湿度60%,光周期12:12(L:D)的条件下,分别在20、23、25、28、31℃的光照培养箱中利用无虫薯块饲养甘薯蚁象,观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20、23、25、28、31℃的温度下甘薯蚁象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79.75、57.01、43.36、33.10、31.90天;卵、幼虫、蛹、成虫产卵前期及全生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44、12.37、14.42、17.44、13.58℃,所需有效积温为118.07、233.42、78.41、72.87、515.77日·度。  相似文献   
56.
摘 要: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由体表入侵寄主时,分泌蛋白酶、几丁质酶等来分解昆虫体表皮,以完成侵染过程,对致死寄主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7.
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由体表入侵寄主时,分泌蛋白酶、几丁质酶等来分解昆虫体表皮,以完成侵染过程,对致死寄主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8.
为了检测抗金龟子幼虫的转cry8Ca基因烟草杀虫蛋白的含量,对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体系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方阵法对血清抗体的反应浓度进行筛选,对提取液、包被液、封闭液和底物作用时间进行比较和优选,结果确定多克隆抗体浓度为1:3200.酶标结合物浓度为1:400,pH 9.6碳酸缓冲液提取,pH7.4磷酸缓冲液包被,0.5%明胶.PBST封闭,TMB底物作用15 min为最佳双抗夹心ELISA检测条件.通过这一检测体系,对转cry8Ca基因烟草植株进行检测,S12株系的Cry8C蛋白含量最高,每克鲜重含有12.683~14.461 Pg,占总蛋白量的0.052%-0.062%.  相似文献   
59.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增效剂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9种化合物包括无机盐、有机物等,在添加浓度为0.1%,0.2%,0.5%和0.8%的剂量下对HBF-1晶体粉剂的增效作用。采用浸饲料饲喂法的方法进行试验,初筛结果表明:无机类:MgSO4(0.5%,0.8%),CaCl2(0.5%,0.8%),MgCl2(0.5%,0.8%)等三种物质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有机类:柠檬酸(0.2%,0.5%,0.8%)对HBF-1菌株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蔬菜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在日光温室中的种群动态,对河北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土壤中及根系上的线虫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一年四季均可检测到2龄幼虫(J2)和卵。土壤中J2和卵的数量在7月中旬作物收获时达到高峰(450.1条/100mL土和333.4粒/100mL土),在7月19日—9月14日作物休闲季节均呈下降趋势,12月下旬秋冬茬作物收获时分别达到30.3条/100 mL和176粒/100mL土。对冬春茬黄瓜,J2大量侵入期在3~5月,高峰期在3月下旬;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和6月中下旬;根结数量在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对秋冬茬黄瓜,J2和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均在10月中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10月下旬;12月下旬根系内雌虫数量和根结数量在秋冬茬黄瓜收获时达到高峰期。对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根结线虫对冬春茬的危害重于秋冬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