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去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中国多熟制农作生态系统条件下,农田中氮素的低有效度是阻碍作物高产和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本项研究旨在跟踪稻麦轮作体系中化学氮肥与有机作物残茬(专指作物地上部秸秆)的氮素去向,为农田氮素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多重复小区内设置15N同位素示踪微区的连续跟踪试验的方法。【结果】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无论作物残茬是取出还是还田,肥料对作物吸氮的贡献率为17.17%(16.55%—17.79%),而施用作物残茬的相应值为12.01%,即作物吸氮有82.83%或87.99%来源于土壤氮库。化学氮肥和作物残茬的作物氮素回收显示截然不同的模式:作物对化肥氮的回收呈现一次性特征,即施肥后第1季的氮回收量占到总回收氮量的92.04%,与之相应单施作物残茬区的第1季作物15N回收率为总回收率的38.03%。表明化肥氮绝大部分在第1季为作物回收,作物残茬氮则有较长的后效;第1季结束时,化学氮肥区和作物残茬区的土壤15N残留率分别为33.46%(两种残茬管理方式的平均值)和85.64%。残茬氮的土壤残留远远高于化肥氮的残留率;在第6季(化学氮肥区)或第5季(作物残茬区)结束时,化肥区与残茬区的作物+土壤的总15N回收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4.38%和79.11%),而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加入或不加作物残茬对肥料氮的作物+土壤回收率则影响很小。【结论】化学肥料氮与作物残茬氮相比,前者对作物吸氮而言更为快速有效。而与之相反,作物残茬氮则对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有更多贡献,因为作物残茬氮进入土壤有机质库的量高于化肥氮。为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实行化学氮肥与有机氮源的合理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4.
5.
6.
香椿的嫩芽,嫩茎叶俗称“椿头”。是我国蔬菜和木材兼用速生树种。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是香椿分布的中心地带。但过去多为“四旁”零星栽培,未能很好发挥其经济效益。为满足城乡人民需求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应定向培育香椿芽的专用林。香椿芽专用林定向培育,有露地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两种。 相似文献
7.
8.
9.
10.
山药的栽培及加工技术山药又名薯蓣,怀山药等,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的块根。肉质块根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表面黄白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净的栓皮,并有少数根痕,断面白色有颗粒状粉质。山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陡、温县等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