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91.
[目的]了解石质山不同坡向沙冬青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旨在揭示沙冬青种群与环境异质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北砸山不同坡向上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特征,运用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Cassie指标、扩散系数、负二项分布指标等方法对景泰北砸山不同坡向沙冬青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北砸山阳坡沙冬青种群密度最高,是半阳坡的2.5倍,半阴坡生长状况最好;(2)阳坡、半阳坡、山脊处沙冬青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半阴坡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阳坡、半阳坡、半阴坡扩散指数C均大于1,说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都服从集群分布,而山脊处扩散指数C小于1,说明山脊处沙冬青服从均匀分布;(4)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规模:阳坡为4m×8m,半阳坡为4m×4m,半阴坡为8m×8m,山脊部为4m×8m。[结论]北砸山沙冬青生长状况良好,年龄结构稳定,分布格局大多为集群分布,各区域分布的沙冬青种群格局规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2.
超级麦育种的重要途径 --杂交小麦的优势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超级麦育种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及抗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杂种优势利用的角度,探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化学杂交剂(CHA)、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等主要途径的特点及利用研究现状,并就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实现超级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MODIS NDVI为数据源,应用DEM和土地利用分类图,采用转移矩阵、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Q)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Q值基于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的平均Q值为9.8,南北差异较大,Q值与海拔高度和坡度呈正相关;(2)分析Q转移矩阵,流域植被生态质量处于改善之中,2000-2010年植被生态质量改善和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0.0%和2.2%,2010-2020年分别为13.7%和10.9%;(3)2000年以来流域Q值平均每10a增加1.2,呈增加趋势(Slope>0.0)的区域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90.3%;(4)Q值呈增加趋势的面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呈波动变化,随着坡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5)森林、草地和灌木丛植被类型Q值呈增加趋势所占比例均在60.0%以上;(6)研究区Q值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2和0.281,气温是植被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
为了确定辽宁绒山羊毛尾线虫的种类及遗传进化关系,以来自辽宁省东部山区的10株辽宁绒山羊源毛尾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对其核糖体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扩增并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公布的其他动物毛尾线虫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0株虫体的形态结构均符合毛尾线虫特征,10株毛尾线虫的ITS1序列长度基本一致,约为445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2株中国岩羊毛尾线虫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5%~100%和93.7%~98.7%;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10株绒山羊毛尾线虫样品与2株中国岩羊毛尾线虫聚集在同一分支上,种内差异(0~2.1%)远小于种间差异(23.6~50.6%)。结果表明,本次从辽宁绒山羊体内分离到的线虫为毛尾线虫,同时也证实其核糖体ITS序列种内相对保守,可以作为毛尾线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进化研究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95.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不同种类镰孢菌Fusarium spp.引起的不同病害在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镰孢菌病害不仅直接造成玉米减产,而且其病原菌在寄主代谢过程中分泌毒素污染玉米籽粒从而带来安全隐患。2019年调查发现辽宁省玉米鞘腐病又有加重迹象,分离发现其病原菌与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不同,疑似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秦子惠等,2014)。  相似文献   
96.
九八大凝聚     
在人们心目中,九八入汛以来的数十个日夜显得那样漫长。亿万颗心都悬在大堤上,挂念着百万军民与滔滔江水的艰苦搏击……。严防死守,人在堤在,透过一幕幕壮烈的场景和宏大背景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汇聚,思想的潮水在奔涌,伟大的情感在升华——党心系自群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92岁的金石龙老人说“一样的*灾,不一样的情景,从历史的对比中,更显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洪魔让人揪心,就在于水位长达两个多月居高不下,千里江堤处于风雨冲击之中。更让人揪心的,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洪峰。而眼下的…  相似文献   
97.
利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拟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流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稳定性和未来变化趋势,并从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3个方面探讨对NPP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植被NPP多年平均值为291.01 g C·m-2·a-1,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2)2000年以来植被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6.4%,其中极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的区域分别占6.7%和10.1%。(3)NPP变化在中等波动以上(变异系数Cv≥0.25)的区域所占比例为50.4%。(4)从未来变化趋势看,石羊河流域植被NPP恢复的持续性较弱,呈增加并反持续的地区所占比例达到57.1%。(5)流域的植被NPP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成正相关,对气温的响应更为敏感。NPP随海拔高度和坡度增加呈现增大后减小趋势,近年来流域实施的一系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对植被NPP的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