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但关于油茶不同器官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龄油茶叶片、枝条、主干、根系和果实中氮、磷、钾质量分数,探讨了油茶不同年龄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油茶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枝条、果实、根系、主干,钾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叶片、根系、枝条、主干;随年龄的增加,枝条中的氮、磷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其他器官中氮、磷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钾质量分数先增高而后降低。油茶各器官氮磷比(N:P)为3.91~10.68,氮钾比(N:K)为0.33~1.31,钾磷比(K:P)为3.71~19.08;随年龄的增长,油茶果实N:P逐渐增高,而其他器官N:P则先增高而后降低,叶片、枝条、根系和果实的N:K逐渐增大,叶片、主干和果实K:P先升高而后下降,枝条、根系的K:P逐渐降低。油茶叶片的氮、磷平均分配比例为31.4%和28.6%,钾在根系中具有最高的分配比例,平均占比达30.5%。影响油茶生长的限制元素是氮,在生产经营程中,可适当增施氮。  相似文献   
22.
不同林龄杨梅叶片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林龄杨梅(Myrica rubra)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浙江省仙居县3、9、14和21年生的杨梅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杨梅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叶片碳、氮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无差异,3年生叶片磷含量显著高于14年和21年生(P<0.05),21年生叶片C∶P显著高于3年和9年生(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升高。3年生杨梅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5),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9年生(P<0.05)。土壤C∶N、C∶P及N∶P在不同林龄间没有差异。同一林龄杨梅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总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叶片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23.
江勇  付梅臣  王增  张中亚  宋宝华  温洪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67-13069,13079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区域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1997~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量,对河北省武安市碳汇-碳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7~2008年武安市碳汇处于不稳定状态,碳源呈明显增加趋势。武安市碳增汇由1997年的绿灯区转变为2008年的红灯区。各乡(镇)碳汇-碳源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其中12个乡(镇)处于红灯区,10个乡(镇)处于绿灯区。笔者根据结果提出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的建议,旨在为区域的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海南椰林趣话□王增海畔椰林一片青,叶高撑盖总亭亭,年年抵住台风袭,干伟花繁子实馨。这是董必武同志1964年2月7日在海南岛写的一首咏《椰林》诗。这首诗既是对海南椰林景观的写照,也是对椰林风格的热情赞颂。椰子属于棕榈科,是热带地区的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25.
本实验室于2016年在江西分离到一株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Jiangxi/261/2016(H1N1),为进一步弄清该株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背景和生物学特点,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BALB/c小鼠致病性试验,抗原性差异试验,受体结合特性试验。测序结果显示该病毒HA碱性裂解位点仅具有一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点。外部基因来自欧亚类禽,内部基因来自2009/H1N1(PB2、PB1、PA、NP),欧亚类禽(M)和Triplereassortant H1N2(NS)。10~6 EID_(50)/50μL剂量可感染小鼠并致死,HA抗原性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其与欧亚类禽Group1代表株差异较小,受体结合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主要结合α-2,6唾液酸受体。其传播性和致病性增强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结果为SIV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我国的种子管理工作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的.种子管理工作由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到管理和经营的职能分开,逐步发展到种子经营真正进入市场,强化种子执法,实现种子管理规范化.由于种子经营体制长期以来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种子经营市场体制的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要实现种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还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种子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于有关部门和人员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7.
延川县自1985年发生马传染性贫血病以来,历经二十多年时间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疫情监测、接种疫苗、扑杀病畜、环境消毒净化等一系列综合防治,达到了消灭区的控制标准。1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28.
广东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问卷调查,对广东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基本状况及偏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社会化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9.
杨梅人工林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构建杨梅Myrica rubra一元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为杨梅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及生物量精确估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48株杨梅标准木实测数据,在以地径、树高、冠幅为自变量建立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基础上,运用非线性误差变量模型法,对浙江仙居县杨梅人工林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研究。   结果  拟合出的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中,以地径(x1)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最大,叶片生物量(y1)、枝干生物量(y2)、根系生物量(y3)及总生物量(y0)模型分别为y1=0.004x12.795、y2=0.003x13.048、y3=0.002x13.141和y0=0.010x12.995。以地径、树高、冠幅构建的3个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其中又以地径为自变量的模型决定系数和预估精度最大,模型最优,相关参数c0、b0、r1、r2、r3和r4分别为0.084 0、2.162 7、0.780 0、0.779 9、0.224 3和0.204 5。随地径、树高和冠幅增大,叶片、枝干、根系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基本相似,枝干、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叶片生物量则逐渐下降。各组分生物量随杨梅林龄增大从大到小快速演变为枝干、根系、叶片。   结论  在运用杨梅一元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估算时,以地径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决定系数最大,且模型决定系数和预估精度最大。地径是最适合用于估算杨梅生物量的变量。 图1表4参31  相似文献   
30.
不同年龄杨梅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有常绿果树,但有关杨梅不同器官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杨梅叶片、茎(枝)、根系中N、P、K质量分数的测定,探讨了杨梅不同年龄各器官N、P、K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杨梅N、P质量分数大小表现为叶、根、茎,K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叶、茎、根;随年龄的增加,杨梅叶中P、K质量分数下降,根中N、P、K质量分数均下降,而茎中的N、K则逐年增高;杨梅各器官N∶P介于12.69~42.97,N∶K介于0.89~2.16,K∶P介于9.10~26.04;随年龄的增长,杨梅叶N∶P、K∶P先降低而后增大,茎、根N∶P、K∶P逐年增高,N∶K在叶中逐渐增高,茎中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根中则先下降而后升高。杨梅叶片的N、K平均分配比例达55.3%和43.1%,而在根系的分配比例仅为18.2%和18.4%。影响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P,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