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本文探讨了利用微波技术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360W,时间为90S,溶剂浓度为70%,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g:8ml.  相似文献   
152.
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中国规模化蛋鸡生产的现状以及对禽蛋需求量的增加 ,构思和完善了 2 0× 10 4 羽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 ,设计了以数据库、专家系统和自动化监控技术为基础的规模化蛋鸡场生产管理系统 ,探索建设养鸡场生产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将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绘图处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监控技术融为一体 ,建成一个可在单机或网络两种不同模式上运行的生产管理系统。为提高中国规模化蛋鸡企业生产、科学饲养、鸡病防治水平 ,以及专家咨询和早期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可能 ;也为管理人员进行蛋鸡生产动态管理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3.
以大豆品种豫豆24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的铬(Cr6+)浓度处理,研究了Cr6+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6+浓度的增加,大豆幼苗的根系和茎叶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且Cr6+对根系的抑制程度比对茎叶要大,叶绿素a对Cr6+胁迫的敏感程度较叶绿素b大。但低浓度(10 mg/L)Cr6+胁迫对根系和茎叶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以及SOD活性的抑制均不明显,MDA含量的增幅较小。表明豫豆24号对低浓度Cr6+毒害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对水稻胚囊突变体的表型观察、遗传定位和基因克隆,将为研究植物生殖发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从粳稻品种宁粳4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雌性败育突变体female abortion(fa),对野生型和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胚囊进行细胞学观察并统计胚囊类型。以突变体杂合型为母本,N22为父本构建定位群体,对该表型进行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方法精确定位目的基因。结果 表型分析显示,突变体雌蕊在外观上没有表现出差异,但成熟时植株完全不育。与野生型相比, 该突变体胚囊发育异常,不能形成七细胞八核胚囊结构,而且形成多种类型的异常胚囊。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我们将该基因初定位在第1染色体的分子标记L1和L3之间,通过扩大定位群体,最终将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L10和L11之间,物理距离为117 kb。测序分析发现该区间内LOC_Os01g68870外显子上有一个单碱基替换,由胸腺嘧啶(T)替换成胞嘧啶(C),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脯氨酸,从而导致该表型的出现。q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OsMADS13OsAPC6OsTDL1A基因在突变体fa胚囊中表达量而言,OsDEES1基因在突变体fa胚囊中表达量变化最为显著,FA可能是OsDEES1的上游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定位于质膜。结论 FA是多孢囊基因MULTIPLE SPOROCYTE 1(MSP1)的新等位基因。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基因对于水稻胚囊发育的重要性,可为探明它所在的调控网络体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