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4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0篇 |
农学 | 96篇 |
基础科学 | 153篇 |
61篇 | |
综合类 | 902篇 |
农作物 | 81篇 |
水产渔业 | 66篇 |
畜牧兽医 | 348篇 |
园艺 | 158篇 |
植物保护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63.
以棉籽壳为主料,以硒代蛋氨酸(Se-Met)为硒源,采用传统栽培方式获得了富硒黄白侧耳(Pleurotus geesteranus)子实体,测定了Se-Met对其子实体产量、硒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粗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添加量的Se-Met不利于子实体产量的提高;子实体中的硒含量与培养料中的Se-Met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当培养料中Se-Met的添加量为0.8 g·kg~(-1)时,子实体中硒含量最高,达到11.43μg·g~(-1);低添加量的Se-Met有利于子实体中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与培养料中的Se-Met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对富硒黄白侧耳子实体可溶性蛋白和粗多糖中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富硒黄白侧耳子实体中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占总硒含量的53.02%~57.39%,硒多糖中的硒占总硒含量的23.26%~24.98%。 相似文献
64.
杂选一号株型演变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选一号双低杂交油菜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干物量的分布比例及株型演变特点分析表明:其叶面积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y=5.4315(1 e^-2.3948 0.0008965t-0.00008329tt进行似合,苗前期叶片披垂度大,越冬期叶片披垂度减少,盛熟期分枝夹角适中,披垂度大。分枝段位较长,分枝相对高度较低,果层较厚,是一个株型较理想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65.
66.
为探索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桔梗种子质量的影响,叶面肥喷施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尿素喷施浓度为0.5%、1.0%、1.5%,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2%、3%.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GA3浓度50,100,150 mg/L,6-BA浓度0.5,1.0,1.5 mg/L,2,4-D浓度10,30,50 mg/L.结果表明,1.0%尿素+3.0%磷酸二氢钾处理为最佳浓度配比,其千粒重较高为(1.323 2 g)、发芽率、生活力达到了最高,分别为81.33%、91%,含水量最低为7.26%;GA3的最佳喷施浓度为100 mg/L,6-BA为1.5 mg/L,2,4-D为50 mg/L.因此,在桔梗开花期喷施1.0%尿素+3.0%磷酸二氢钾或喷施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桔梗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67.
大麦耐铝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离子对根系的毒害是酸性土壤中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麦在所有禾本科农作物中对铝离子毒害最为敏感。耐铝毒性在大麦品种间存在变异,遗传分析表明在大麦第4染色体长臂上有一个主效基因(Alp)控制大麦对铝毒的抗性。本文总结了最近几年关于大麦耐铝毒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大麦耐铝毒基因Alp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并对禾本科其它农作物中相关耐铝毒基因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8.
设置不同的半夏播种密度(2250、3000、3750、4500、5250和6000kg/hm2)处理,在不同季节观察其对半夏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半夏的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春季还是秋季,半夏的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产量增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播种密度为3750kg/hm2时达到最大。除了春季半夏的生物碱和黄酮含量外,其他时期生物碱、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除了秋季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春季的土壤脲酶活性外,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表明,不同季节播种密度对半夏的产量、品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保障半夏品质的情况下,采用3750~4500kg/hm2的播种密度结合秋季采收可使半夏产量增量达到较佳水平。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