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烘烤温湿度对烟叶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不同烘烤处理条件下致香物质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黄期低温、低湿有利于香气前提物质生成积累;低温、低湿与高温、高湿相比,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种类多,许多重要的香气成分也只有在低温低湿下才能形成。温度、湿度对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比酸性、碱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2.
膜测小麦应用壮丰安的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生育特点、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的规律,就膜侧小麦应用壮丰安的调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壮丰安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叶片生长,发蘖的形成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增强植株抗旱、耐寒性能,提高越冬保苗率;返青期喷施能显著抑制基部节间的伸长。壮丰安处理一般会引起小麦粒重的下降,拌种处理还会导致成穗数减少,但穗粒数的显著增加可有效平衡二者下降对产量的影响。膜侧小麦用适宜剂量的壮丰安拌种和喷施,一般增产10%-15%。与常规露地小麦相比,膜侧小麦更适宜于应用化控制剂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3.
综述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总体现状,详析了粮食、蔬菜、果品等主要农作物产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了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各种来源,并提出了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4.
宁夏粮食主产区农牧结合种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从改进传统种植模式和组装新的种植模式入手,共组合了11种农牧结合的种植模式,经过2a大田对比试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6种综合效益比传统的小麦/玉米套作提高50%以上的“理想模式”,供本地区种植业生产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65.
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物料添加对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同自然条件和农艺措施下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系统性影响尚不明确。研究搜集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并建立了有机物料投入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数据库。运用整合(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有机物料投入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综合效应,进而量化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41.9%。不同区域、土壤质地、土壤pH、初始有机碳含量、碳投入量、有机物料类型、施用有机物料时间和种植制度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华北地区有机碳的增加率最大(58.3%),且显著高于东北地区(31.5%)和西北地区(32.1%);黏土(48.2%)和壤土(41.7%)有机碳增加率均显著高于砂土(25.0%);碱性土壤(50.9%)有机碳增加率显著高于酸性土壤(29.4%);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6 g/kg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90.3%)显著高于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6~12和>12 g/kg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37.5%和38.2%);累计碳投入量>100 Mg/hm2时土壤有机碳增加率(87.8%)显著大于累计碳投入量<50和50~100 Mg/hm2(15.6%和36.7%);施用粪肥土壤有机碳增加率(46.5%)显著高于施用秸秆(33.6%);施用有机物料时间<10年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16.6%)显著低于施用有机物料10~20和>20年(47.0%和52.2%);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时施用有机物料土壤有机碳增加率(47.8%)显著高于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32.4%)。综上,施用有机物料对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特点,加大单季有机物料用量,坚持长期施用有机物料以及秸秆还田和施用粪肥相结合是提升土壤有机碳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6.
针对环境污染加剧,许多地区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升高,甚至出现污染超标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在河北省典型菜田开展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永年县蔬菜田土壤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是30.40 mg/kg、97.26 mg/kg、45.40 mg/kg和0.40 mg/kg,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0.55 mg/kg、3.59 mg/kg、0.058 mg/kg和0.019 mg/kg(鲜重),与目前国家制定的有关食品卫生标准相比均未超标;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的形态分布均以残渣态为主,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67.
针对目前西部区域图书馆发展中的非生态因素,运用生态化理论探究其生态化发展问题。在阐述区域图书馆生态化发展涵义、特征和目标的基础上,构建西部区域图书馆生态化发展体系,以期为中国西部区域图书馆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68.
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总体状况及时空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北省11个地区连续7年共14次进行地下水取样及硝酸盐含量监测,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及时空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2年间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以N计)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在6.73~9.84 mg·L-1之间,总平均值为8.42 mg·L-1,低于美国的饮用水标准(10 mg·L-1)。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平均含量呈逐年明显增加的趋势,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10、20 mg·L-1超标率分别为22.34%和9.73%,地下水硝酸盐大于20 mg·L-1的Ⅳ类和Ⅴ类水分布频率明显增加,由2006年的6.96%增加到2012年的10.60%,增加了3.63%。不同地区间地下水硝酸盐平均含量和各类水的分布频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廊坊、衡水和沧州地区,平均含量分别为0.64、0.62 mg·L-1和0.97 mg·L-1。秦皇岛地区地下水硝酸盐的平均含量最高,为26.45 mg·L-1,是廊坊、衡水和沧州地区的27.27~42.66倍。秦皇岛地区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率也最大,为58.82%。衡水、沧州、廊坊地区主要以Ⅰ类水为主。保定、邢台、邯郸、石家庄和唐山等5个地区以Ⅰ和Ⅲ类水为主。秦皇岛、张家口和承德等地区以Ⅲ类水为主。其中,张家口和承德地区Ⅴ类水分布频率分别为15.53%和9.95%,仅次于本地区的Ⅲ类水和Ⅱ类水。  相似文献   
69.
河北省典型保护地蔬菜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了定州市和永年县蔬菜大棚和拱棚施肥情况 ,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 ,蔬菜土壤硝态氮含量定州市平均比永年县高出 1 3 3~ 38 9mg/kg。表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 ,定州市变化幅度 60~ 2 0 0mg/kg ,平均 94 2 5mg/kg ,永年县变化幅度为43 0~ 64 7mg/kg之间 ,平均 5 5 4mg/kg。保护地蔬菜土壤 0~ 1 0 0cm土层积累了大量的硝态氮。其中定州市蔬菜大棚土壤 1m土层内硝态氮含量平均为 80 7 0 6kg/hm2 ,永年县平均为430 32kg/hm2 ,均高于大田作物。容易造成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溶。  相似文献   
70.
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中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水肥管理及农田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高投入、土壤退化、威胁环境安全等现状,分析讨论了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设施蔬菜生产、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