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花生低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调控机理,以花生花育19为材料,通过低温处理后芯片杂交实验,筛选花生叶片中低温胁迫响应转录因子基因。结果表明,175个具有转录调控活性的基因在低温胁迫的花生叶片中表达变化量达到2倍以上,其中92个为上调基因,83个为下调基因。通过基因功能分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中53个上调基因和46个下调基因编码转录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花生低温抗性调控的转录因子主要包括MYB、WRKY、NAC及AP2/ERF等家族蛋白。此外,一些不包含已知保守结构域的转录因子也参与了花生低温抗性调控。本研究为花生低温抗性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转录因子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田大气氨浓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源氨排放是大气氨最主要的来源,其中氮肥施用是最主要的农业氨排放源之一。预测大气氨浓度的变化,确定影响大气氨排放的因素,可为科学管理农田,减轻环境污染提供参考。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分析农田大气氨浓度及与各气象因素的关系,以便清晰地了解农田大气氨浓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农田大气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首先选取2015年5—10月的农田大气氨浓度数据及气象监测数据,建立以气象因素(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为输入变量,农田大气氨浓度作为输出变量的预测模型。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对农田大气氨浓度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分别为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速,然后把筛选出的4个主要因素和原来的6个因素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农田大气氨浓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农田大气氨浓度的实际值为0.148 5 mg·m-3,4个因素的预测值为0.159 4 mg·m-3,6个因素的预测值为0.173 2 mg·m-3,预测误差分别为7.35%、16.65%,并且4个因素的预测相对误差为1.4%~27.0%,而6个因素的预测相对误差为1.1%~45.0%。预测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在前5 d内变化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大气氨浓度逐渐变小趋于平缓,且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利用4个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值比6个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得到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值与实际值更吻合,相对误差值较小。可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去除冗余因素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更加有效,预测结果比筛选之前的预测效果更好,所建立的模型对甄选关键因素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农田大气氨浓度的预测精度较高。本文构建的农田大气氨浓度预测模型可为农田大气氨浓度分析及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3.
34.
盐碱地解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盐碱地中磷素利用率,分别从黄河三角洲及新疆盐碱地筛选得到解磷真菌各10株和6株,经18S r DNA鉴定,确定为曲霉菌属6株,青霉菌属9株,镰刀菌1株。解磷真菌的溶磷指数(SPI)为1.1~2.4;液体解磷量为11.4 mg L~(-1)~231.7 mg L~(-1);培养基的pH下降至3.40~4.97。线性关系分析表明,液体培养基的可溶性磷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87)。选取解磷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解磷动力学及耐盐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解磷能力受时间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培养基内可溶性磷含量的增加,培养基的pH逐渐下降;所有菌株在NaCl浓度1.5 M条件能够生长,解磷真菌PSDX-8的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1.2 M,其耐盐性最强。说明所筛选的解磷真菌具有在盐碱土壤中应用的潜力,这为开发高效磷肥提供了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2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物质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为开发食品的天然防腐剂或天然保鲜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21抑菌活性物质处理无伤、接种腐败菌的有伤圣女果后,对果实的失重率、质构、色泽和蛋白质、可溶性糖、抗坏血酸、丙二醛水平以及霉菌A-3的生长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无伤处理下,Z21抑菌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果实软化进程,保持果实较好的感官品质;有伤处理下,Z21抑菌活性物质能显著抑制霉菌A-3的生长速度,降低果实营养物质的消耗速度,保持果实品质,延长贮藏期。【结论】Z21抑菌活性物质可应用于圣女果的贮藏保鲜,且不同含量的处理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6.
三类生物源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明确阿维菌素类、氯化烟酰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共15种生物源农药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家蚕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将15种农药分别配制成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 h后,各种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小于0.5 mg/kg,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种药液处理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如有吐液、翘头、翘尾、身体扭曲呈"C"或"S"形等。试验证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对高等动物毒性低的农药并非就对非靶标生物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脂肪酸去饱和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脂肪酸链特定位置上脱氢形成双键.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RACE克隆等方法,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两个FAB2基因,分别命名为AhFAB2-2和AhFAB2-3.其中AhFAB2-2全长为1387bp,ORF为1158bp,理论分子量为43.7 kD,理论等电点为5.69;AhFAB2-3全长为1452bp,ORF为1188bp,理论分子量为44.9 kD,理论等电点为6.37.它们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相似性依次为60.8%和57.2%;与大豆的相似性分别是62.3%和59.3%.这两个基因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KF358459和KF358460. 相似文献
38.
39.
花生荚果的力学特性是花生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果柄强度和破壳力是花生力学特性的主要指标。本研究以173份花生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鲜荚果的果柄强度、荚果破壳力、结实范围、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优异品系。结果表明:173个花生品种(系)的果柄强度变异广泛(4.35~11.68N),平均秧-柄脱落力(8.34N)大于果-柄脱落力(7.03N),13个品系在果-柄脱落力和秧-柄脱落力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荚果侧压破壳力>正压>立压,3个方向的荚果破壳力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花生品种(系)的荚果层高度显著高于小花生品种(系),荚果层厚度在大小花生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荚果的果柄强度来源于果-柄之间的脱落力(r = 0.96,P<0.01);与对照相比,51份花生品种(系)在荚果和籽仁产量上均表现为增产;花生荚果力学特性的15个性状和产量、品质的9个性状分别综合成为5个和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6.73%和80.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果-柄脱落力、秧-柄脱落力、果柄脱落率、成熟荚果果柄强度、未熟荚果果柄强度是影响果柄强度的主要性状;最终筛选出19个果柄强度适中、增产的花生品种(系),为后续培育适应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优异的育种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0.
14-3-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多基因家族蛋白,在植物信号传导、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野生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ensis)基因组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Ad14-3-3基因家族成员14个,Ai14-3-3基因家族成员13个。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主要分为ε类和非ε类,其中Ad14-3-3家族包含6个ε类和8个非ε类;Ai14-3-3家族包含了7个ε类和6个非ε类成员。进一步对该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及上游调控序列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 Ad14-3-3和Ai14-3-3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相似,在1和6号染色体没有定位,在4和7号染色体上各有3个家族成员。花生中的14-3-3基因家族高度保守,ε类14-3-3蛋白主要包含6外显子,非ε类14-3-3蛋白主要包含3-4个外显子,ε类与非ε类14-3-3蛋白的保守基序存在显著区别。上游调控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花生14-3-3蛋白存在大量的激素及逆境胁迫应答元件,预示着该基因家族参与花生的生理及逆境胁迫反应。
(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0;2.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