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棉花种间杂交渐渗系抗黄萎病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抗黄萎病棉花种间渐渗系冀79作父本,高感病陆地棉品系1096作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感病对照、亲本及F1、F2在田间混生病圃鉴定。对亲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抗性表现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抗源抗黄萎病性状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该抗源抗性是由1个显性抗(耐)病基因和2个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其中加性基因起主要作用。并且2个加性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纯合时,植株表现为高抗;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杂合时,植株表现为抗病;当只有1个加性基因存在时,不论纯合还是杂合,植株都表现为耐病;当2个加性基因不存在时,植株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32.
黄河流域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主要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数据源,分析了1999年设立转基因抗虫棉试验以来先后参试的21个春播常规品种和42个杂交种的主要性状参数分布及年度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子棉总产量、株高、黄萎病指分布广泛,铃重、子指、霜前花率、果枝始节、果枝数变幅较小,80%以上的品种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符合中绒棉育种目标;②随时间推移,子棉总产量、铃重、霜前花率、纺纱均匀指数有上升趋势,而衣分、子指、上半部平均长度、麦克隆值变化不大,黄萎病指有所降低但仍然偏高;③纤维比强度、黄萎病指是品种达标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33.
种间杂交与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6个种间杂交种质系作母本,4个陆地棉常规品种作共同父本,按3×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两种类型的组合24个,分析了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子、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大,其次是单株铃数,而其余产量性状的优势表现较弱。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亦较大。陆瑟海种质系×陆地棉的子、皮棉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综合性较突出,均达显著水平。配合力分析结果也表明,(陆瑟海种质系×陆地棉)组合间的变异主要受基因控制,多数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亲本GCA和组合SCA差异。  相似文献   
34.
河北省棉花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九五”以来,河北省育成棉花品种29个,在产量潜力、纤维品质、抗病虫性、早熟性上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的应用成功,使抗棉铃虫育种有很大突破,率先育成了国内第1个通过审定的抗虫棉杂交种杂66F_1。随着国外优质原棉和高技术品种的竞争加剧以及河北省主产棉区病害日趋严重和水资源日益紧张,今后棉花育种目标应加强棉纤维品质育种,选育耐旱节水、兼抗多种病虫害、产量潜力大的品种和杂交种。提出了育种目标和棉花遗传改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和F_2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以及这些性状在F_1,F_2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霜前皮棉产量、株高、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等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而果枝数、单株铃数、生育期、2.5%跨长等则呈现负效应;这些性状优势在F_2代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量、霜前花率、单株铃数降幅较大,铃重、衣分、籽指虽比F_1有所降低,但仍表现为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36.
高产多抗杂交棉冀杂999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抗病虫、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管理简便、适于机械化栽培是现代农业发展对棉花品种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远缘杂交方法,培育具有海岛棉、陆地棉、野生瑟伯氏棉血统,目标性状突出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亲本;按照父母本性状互补的选配原则,配制杂交组合;通过重病圃胁迫、干旱胁迫、盐害胁迫、高虫口密度胁迫等高压选择、多点鉴定综合筛选和国家检验监督机构检测等手段,选育出了遗传基础丰富且携带外源抗虫Bt基因的抗虫杂交棉品种冀杂999。该品种突出表现早熟,生长稳健易管理,抗病虫,抗逆性好,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吐絮肥畅,含絮适中,纤维品质优良,适于机械化采收。2009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8),准予在黄河流域春播棉区推广。该品种的推广,对降低由枯黄萎病引起的损失、控制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为害、推进河北棉花战略东移、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提高植棉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冀22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W112作母本、抗单258-1作父本,采用生物工程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系。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8.
一、棉花N化肥全部基施的生理依据试验设3个处理:(1)全基施,每公顷施210公斤N和150公斤P_2O_5;(2)分次追肥,每公顷施210公斤N,67%用作基肥,33%作追肥(追肥中现蕾期追施33%,开花期追施  相似文献   
39.
转Bt基因棉杂交种一、二代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6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常规陆地棉品系作母本,美国抗虫棉品种新棉33B作父本,配制6个组合.对各组合杂交种一、二代的霜前皮棉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抗虫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个亲本为抗虫棉的组合,F1代霜前皮棉产量竞争优势显著.而F2有减产的趋势.F1与对照的抗虫性相当,有利于植株产量构成因素杂种优势的发挥,而Bt基因在F2中的分离,致使棉田平均抗虫性下降.棉铃虫活虫残留量大,顶尖被害率高,果枝减少,蕾铃脱落增加,日均开花量减少,单株成铃减少,不利于F2杂种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40.
河北省棉花新品种主要性状参数分布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数据源,分析了1997~2006年审定的62个春播品种的主要性状参数分布、不同年度审定品种的变化趋势及综合达标情况.结果表明:①产量和株高性状参数分布广泛,衣分、铃重、子指和果枝始节变幅较小,枯萎病指和马克隆值高频区接近育种目标;②随时间推移,产量、单株铃数、铃重、子指、纤维长度和比强度有提升趋势,马克隆值适中且基本稳定,枯萎病指变化不大,黄萎病指有所降低但仍然偏高;③纤维比强度和黄萎病指是品种达标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