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只有做好秦岭林区扑火队伍的平时训练,才能提高扑火人员的体能、技战术水术、检验扑火预案的可操作性、保证扑火机具的完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平时训练当作火灾练兵,紧持不懈,练出强兵、练出精兵,战时持续井然,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安全有效实现森林火灾"打小、打早、打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我国现有林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是林场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笔者以山西林职院实验林场为例,从资源调查、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做到森林巡护全方位覆盖、加强人员培训、规范管理、创新管护机制等方面介绍了一套适合国有林场发展的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方式。并提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中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管护人员素质相对较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3.
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退耕草地演替的研究对了解现有退耕草地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不同演替时间阶段退耕草地的土壤碳储量以及植被的地上部分与根系生物碳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演替初期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先降后升,并在演替的22~32年,保持相对平稳,之后在演替的40~60年,达到第2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根系生物碳储量也呈分阶段的阶梯式上升趋势,但第1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出现在演替的第12~28年,在演替的第32~60年出现第2个相对平稳的阶段。退耕草地的土壤碳储量在退耕演替的初期下降,且在演替的第1~12年一直小于农地,在演替的第15年之后,土壤碳储量逐步上升。在0~150cm的不同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以0~15cm最高,在演替的1~12年,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小于农地,之后在演替的第15~60年,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演替时间的增加有所增加,且0~5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演替第34~60年迅速积累,增幅较大。在演替初期,草地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根系生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较演替第1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退耕初期生态环境并没有改善,如何缩短这段时间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55.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相似文献   
56.
在山西省太原市选择3处具有典型特征的绿地,采取4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研究了绿废有机基质对城市绿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人为污染较重或养护管理水平较差的绿地土壤,宜采用搅拌覆盖绿废有机基质的方式,以起到最佳的土壤改良效果;对于正常养护管理条件下的绿地,采用填埋覆盖绿废有机基质的方式可最大限度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7.
58.
"四位一体"教学实践与就业实践有同质同行的功能,可优化与整合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就业实践的能力。依据专业类别以及专业需要的特殊性,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校企合作实践、社会实践四个方面中单一或差异化的组合使用,不仅有助于解决教学和就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而且有助于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式与特色,向社会输出更多优秀人才,使就业创业工作更加符合学生、学校、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