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5460S育种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仁崔  王乃元 《杂交水稻》1990,(1):32-34,24
5460S是5460的育性单基因突变系,其育性转换具有以温度为主的光温效应的特性.这种不育特性是完全遗传的,稳定的。且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好。在数百个配测组合中,已筛选出若干可供生产试验的组合,尤以5460S/明恢63的株型、产量、抗性、米质、早熟性及制种产量等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同类三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42.
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AD),对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10个亲本和25个杂种一代的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杂交稻的千粒重和粒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率较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早代对这2性状进行选择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粒宽、长宽比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均不显著。亲本加性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43.
籼稻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250Gy和350Gy^60Coγ射线照射杂交稻保持系Ⅱ-32B干种子,在M2群体获得2种类型的高秆隐性突变体,分别记为Ⅱ-32eB(1)和Ⅱ-32eB(2)。Ⅱ-32eB(1)与Ⅱ-32A杂交、回交,继而转育成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1)。Ⅱ-32eA(1)具有遗传上完全解除包穗,颖花长度增加,柱头外露率提高,对“九二○”更敏感,所组配的杂交稻组合有更高的产量潜力等特点。Ⅱ-32eA(1)于1999年9月通过了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44.
我国水稻种子由高秆品种到矮化品种,从常规稻到杂交稻,共计推广了千余个水稻良种,为提高我国粮食总量、实现12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和国家政治稳定作出了贡献.随着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推进,种子公司的社会属性和职能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在15小时长光照下减数分裂期的不同温度(23.3~30.3℃)对籼稻光敏不育系W6154S和5460S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及处理持续时间长短而异,不同的材料对温度的反应不同。5460S从不育转为可育的临界温度在26.4℃左右,而W6154S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均出现自交结实现象,表明供试的W6154S株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可能超过30.3℃。提出了深入研究影响籼稻光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野生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受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选择的共同作用,拥有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藏着许多优良特性,如抗病虫害、高蛋白含量、雄性不育等,是水稻育种重要的基因库。通过野生稻与栽培稻种间杂交,可以把野生稻的优异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提高栽培稻的育种和生产水平。本文综述了稻属种间杂交在育种上的成就、利用的主要途径、杂交的困难、解决方法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8.
水稻胚性愈伤诱导及其遗传转化的几个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日本晴成熟种子及幼嫩种子为材料诱导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介导将水稻隐花色素基因的4个RNAi和2个反义RNA表达载体分别转化日本晴愈伤组织,再经抗性筛选和分化培养诱导形成植株,经分子检测筛选出阳性转基因苗。对胚性愈伤诱导率、抗性愈伤率、分化出苗率及转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成熟种子、新鲜成熟种子及幼嫩种子愈伤诱导率均大于81%,平均为86.67%,其中以新鲜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6.89%;抗性愈伤率成熟胚为22.21%~40.71%,平均为28.49%,幼胚为36.79%~43.21%,平均为40%,幼胚的抗性愈伤率高于成熟胚;分化出苗率成熟胚为59.29%~80.43%,平均为71.59%,幼胚为63.16%~72.73%,平均67.95%,幼胚与成熟胚差异不明显;转化率(Gus检测阳性率)成熟胚为43.07%~81.08%,平均61.59%,幼胚为58.33%~76.67%,平均67.50%,幼胚转化率稍高于成熟胚。  相似文献   
49.
以核辐射诱变育成的长穗颈不育系 (eA系 )及原不育系 (A系 )为材料 ,早晚种两季 ,对eA系与A系的包穗与节间长、花器及若干其它重要农艺性状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对缓解大多数不育系包穗有明显作用 ,对部分不育系可以基本解除包穗。eui基因对多数不育系倒一节间长、颖花长与株高有显著增效 ,对不育度基本无影响。eui1基因的效应强于eui2基因。eui基因的作用会因季节及遗传背景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50.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3%.2009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9%.(2)稻米品质.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米的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5.70%.(3)抗病性.中感稻瘟病.(4)全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2.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