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2015年上半年,广东水稻生产发展总体维持稳定,早稻播种面积持续小幅下滑,保持了减播不减收的生产局面,同时土地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强。稻谷、大米价格稳定,受国家政策性投放稻米以及国内外价格倒挂影响,稻强米弱的价格趋势进一步加剧。其中,广东水稻产业面临着低价进口米冲击市场,阴雨台风等特殊天气影响收获的制约。今后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农资与稻谷价格管理,推进规模化种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扶持稻米流通与加工环节。  相似文献   
392.
培育和推广抗病抗逆性强的弱感光型迟熟水稻品种,对于充分发挥华南稻区中南部晚造后期良好的光温资源优势提高晚稻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将显性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a7 和互作感光基因 LP1(LH2)、LP2(LH2)聚合至恢复系中,培育出具有互作感光特性的抗白叶枯病迟熟恢复系广恢 1002。利用该恢复系组配育成的吉丰优 1002、泰优 1002 等 7 个抗白叶枯病迟熟高产杂交稻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其中,吉丰优 1002 不仅高产稳产,而且抗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已连续 5 年成为华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弱感光型品种;泰优 1002 米质优,在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中获金奖,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也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针对广恢 1002 系列杂交稻的特征特性,制订其在广东和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措施,创造了吉丰优 1002 在海南制种 4.59~4.97 t/hm2 的高产制种记录。探讨了抗白叶枯病杂交稻的育种策略和提高互作感光型迟熟恢复系选育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3.
从核不育基因源、核不育基因受体和低世代核不育系的筛选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几个水稻早熟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同时对新选育的几个早熟核不育系GD-4S、GD-5S和GD-9S的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94.
汕优3550、协优3550、Ⅱ优3550和博优3550等3550系列组合,株型好,丰产潜力大,在连续几年的省区试中,均表现出比对照汕优30选和汕优桂44增产,增幅为3.89%~15.6%,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987~1992年,3550系列组合已推广种植500多万亩。由于这些组合均具弱感光性,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的中南部和海南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395.
探明旋转式温室大棚烤烟立体育苗的适宜条件,为其推广应用及烤烟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育苗提供参考,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旋转式温室大棚立体育苗的苗床转速和育苗池水深对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旋转式温室大棚立体育苗的苗床转速为20min/r及育苗池水深为0.13m时,烟苗的发根数最多,为233.44条;根系活力最强,为1 506.58μg TTF/(g·h);发病率较低,为12.55%;成苗时间最短,为38.20d;壮苗率最高,为98.88%,且根系分布好;在该条件下,旋转式温室大棚所育烟苗的综合素质比常规漂浮育苗和大棚常规漂浮育苗的烟苗根系活力更强,发病率更低,成苗时间更短,壮苗率及移栽成活率更高,能耗较低。苗床转速为20min/r和育苗池水深为0.13m是旋转式温室大棚进行烤烟工厂化立体育苗的适宜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396.
杏果实发育规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杏果实发育规律,1980年~1982年连续3年观察了杏果实的发育动态、杏果实发育各历期的增长特性及不同发育期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谨将结果初步整理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观察品种为30~60年生的麦黄杏、白香蜜杏、红香蜜、假麦黄、玉杏、广平杏、绵杏、油臻、红臻、大臻、毛臻、绵臻、  相似文献   
397.
广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稻谷产量全国排名第9名。2008年,从产出情况看,受自然灾害、劳动和物质投入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广东水稻总产和单产下降,播种面积保持平稳;从区域分布看,广东水稻生产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东西两翼稻谷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都出现了下滑;从供需情况看,广东省稻谷的自给率为52.9%,预计未来两年广东稻谷的供需缺口将达到870多万t;从要素贡献率看,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6.38%,且科技进步的作用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398.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 义。水稻科技成果与其他农业成果一样,有别于定型的工业产品,成果转移转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例,系统总结了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 效。“十三五”期间,通过完善成果转化分配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宣传,构建、完善成果转移转化网, 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成功转移美香占 2 号、粤禾丝苗和 19 香等优质 水稻品种 73 个,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 160.7%;支撑了相关种子公司的发展,提升种子公司的竞争力和经 营业绩;推动一大批优质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部分水稻品种成为行业标杆;带动了我国南方优质稻 产业高速发展,助推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对成果转移转化存在问题与不足进 行分析,并根据作物生长“源库流”的理论,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9.
扬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具有品质优、异交性好、抗倒性强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已组配有1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2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00.
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耐低氧萌发 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耐低氧萌发能力是水稻直播适应性的核心性状之一。采用直播型温带粳稻品种 Francis 和多穗型优质恢复系 R998 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开展水稻耐低氧萌发 QTL 定位研究,旨在为直播稻品种培育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基因资源,促进直播稻新品种培育和直播稻生产方式的推广。【方法】以 28 ℃ 淹水 10 cm 暗培养 7 d 的水稻胚芽鞘长、芽长和最大根长作为耐低氧萌发能力指标,通过低倍基因组重测序构建含有 3 106 个bin 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 WinQTL Cart 2.5 进行 QTL 扫描。【结果】低氧萌发条件下,Francis 的胚芽鞘长度和根长显著高于 R998,但是两者芽长差异不显著。构建的遗传图谱总图距为 3 646.2 cM,其中 12 号染色体标记数最少,1 号染色体标记数最多,分别为 174 个和 389 个。遗传图谱的标记平均图距为 1.21 cM,各染色体的平均图距范围为 0.68 ~1.84 cM,5 cM 以上的 Gap 比例为 0.36%。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共检测到分布于 5 条染色体上的 6 个耐低氧萌发相关 QTL。其中,控制胚芽鞘长度、芽长和根长的 QTL 个数分别为 3、1、2 个。表型贡献率超过 10% 的 2 个 QTL 是胚芽鞘长度位点 qCL9 和芽长位点 qSL5,二者分别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的 13.39% 和 10.78%。qCL9 与根长 QTL qRL2-1 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 Francis,其余 4 个 QTL 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亲本 R998。6 个 QTL 中有 3 个暂未见报道,可能是新的 QTL。【结论】Francis 和 R998 低氧萌发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双亲中均含有耐低氧萌发的增效等位基因。qCL9 和 qSL5 是分别影响胚芽鞘长和芽长的主效QTL,在直播稻分子育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