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760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393篇
  228篇
综合类   2595篇
农作物   359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1547篇
园艺   368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近年来在宁夏灵武枣区为害幼龄灵武长枣树的主要害虫桃小食心虫、枣瘿蚊、枣叶壁虱发生规律和防控关键期的调查研究,在进行了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寻找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2.
马铃薯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可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造成严重危害,在全国主要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减少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研究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PT-29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6对马铃薯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株菌共培养发酵液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菌单培养和3种比例共培养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效果且以PT-29与S-16共培养发酵液组合B1T1(比例为1∶1)抑制效果最佳;单培养S-16的发酵液(B)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60.09%,单培养PT-29的发酵液(T)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54.85%,B1T1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达到73.44%。此外,B1T1+FO(接种尖孢镰刀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高于FO处理,峰值相比于FO处理...  相似文献   
993.
六个八仙花品种气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品种八仙花的叶片气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孔器长轴平均长度在27~40μm之间;气孔器短轴平均长度在18~25μm之间;气孔长轴平均长度在11~24μm之间;气孔短轴平均长度在5~10μm之间。气孔密度最大的是B,为550.87个/mm2,最小的是A,为295.06个/mm2。气孔面积最大的是G,为745.31μm2,最小的是E,为425.92μm2。各个品种气孔器的形状均为椭圆形或近圆形。  相似文献   
994.
卢全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273-277
采用PCR技术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的部分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pF/rpR引物对扩增得到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片段大小为1240bp(GenBank登录号为GQ373255),该片段包含rps19 基因部分序列,rpl22 和 rps3 基因的全部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16SrⅠ-rp亚组中各代表植原体的r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6.6-99.9%。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报道的桑萎缩病植原体(MD)聚类为一个rp亚组,即rpI-B亚组。  相似文献   
995.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兼容性好,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茶类。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等。在影响红茶品质的诸多因素中,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将以红茶香气为出发点,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不断提高和改进红茶总体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从光合生理角度探究高山松是油松及云南松高世代杂交后代的证据,以油松、云南松、油松×云南松杂种子一代为材料,以天然高山松为对照,利用Li-6400光合仪对亲本、杂交后代和对照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它们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高山松以及油松×云南松杂种对光强的利用范围比油松、云南松更广;2)与亲本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相比,油松×云南松表现出杂种优势;3)与亲本相比,高山松和油松×云南松的气孔导度均偏低,且下降相对缓慢;4)油松×云南松的蒸腾速率受父本遗传影响明显,且与高山松表现相似。5)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但平均生长水平与云南松和高山松接近。   相似文献   
997.
黄檗种子园花期同步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单花、花序、单株及无性系水平上对种子园内黄檗的花期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无性系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17 d和20 d。不同无性系间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和开花末期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种子园内母树的开花盛期,将雌、雄无性系分别聚类为早花类群、中间类群和晚花类群。不同无性系组合的花期同步指数差异极显著,最大可达0.890,最小仅为0.170。相同开花类群组合的开花同步指数普遍大于相异的开花类群组合,其中雌、雄无性系中间类群组合的开花同步指数最大,为0.742。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枣棉间作对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以害虫生态调控为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群落多样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枣棉间作园和枣树单作园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枣棉间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优势集中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全年大多数时间都高于枣树单作园;枣棉间作园节肢动物群落第一主分量累计贡献率为67.653 1;,主要是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的综合反映,第二主分量累计贡献率为95.408 5;,主要是优势集中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物种数的综合反映.[结论]枣棉间作能够提高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使群落结构更加稳定和复杂.  相似文献   
999.
周晓慧  鲍生有  刘军  庄勇 《园艺学报》2016,43(10):1953-1960
利用已获得的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接种黄萎病前后的根部转录组数据库,前期筛选得到了4个与植物WRKY转录因子蛋白一致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4个转录因子均含有典型的WRKY结构域,分别属于WRKY蛋白家族的第IC类、IIa类和III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4个WRKY基因在喀西茄不同组织(根、茎和叶)以及接种黄萎病后根部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Unigene6502Unigene20920在根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部和叶片,而CL1273.Contig2CL3641.Contig1在叶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这4个WRKY基因在喀西茄根部接种黄萎病菌后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Unigene6502Unigene20920接种后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模式,CL1273.Contig2CL3641.Contig1分别呈上调和下调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在淤地坝建设中,笔者结合水坠坝的施工技术,总结和试用了均质碾压土坝岩层岸坡水坠结合技术。在具体实践中,这种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岸坡岩层削坡量,增强坝体和岩层岸坡之间的结合度,阻堵岩层岸坡渗流,增加坝体稳定性,降低工程投资,是一项很实用的淤地坝施工新技术。介绍了均质碾压土坝岩层岸坡水坠结合技术、指标参数、施工方法和成坝效果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